芳草集游 记谈天说地

红色沂蒙、革命热土—山东篇(1)—华东之旅(四)

2023-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胡老太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炉中火放红光,我为亲人熬鸡汤,~~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电影【红嫂】主题歌【沂蒙颂】感人至深、深情歌颂红嫂精神,多次收听,激动不已,暗自发誓一定要去山东看看。山东-曾经的齐鲁大地,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涌现出众多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有重大贡献及深远影响的人物,如墨子、曾子、孙武、孙膑、鲁班、孔子、孟子等等,尤其是孔子、孟子圣名远扬,是齐鲁文化对中华文明做出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代表,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成为数千年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同时,这片大地从古至今英雄辈出,108个梁山好汉世人皆知。历史进入近现代,在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中,出现了王尽美、邓恩铭两位山东代表。山东人民继承传统,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创建红色根据地,出现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铁道游击队英雄以及热爱子弟兵的红嫂;解放战争时期,彪炳军史的孟良崮战役取得胜利,一举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重点进攻。山东人民浩浩荡荡推着小车积极支援前线,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深受孔孟儒家思想影响的山东人,热爱读书。在简书朋友中,我熟知的很多作者、读者都是山东人。最早认识的是山东济宁电视台高级编辑和记者听雨·黄霞老师。黄老师德才兼备,写作摄影皆一流,事业家庭双丰收,培养出状元儿子考入清华大学。年过花甲的黄老师已成功实现千日日更,正向第二个千日日更冲刺(黄老师与两乖孙宝在一起庆贺生日)。除黄老师外,我还先后认识了柏-青、金玉良然、田二、曹会镇、贯华、琴雪·山人等老师;儒商幸运佩琪友;虎姐、英子妹等众多好姐妹。总之,山东简友多得很,暂时想不起来姓名,没写到姓名的山东简友见谅。

        临沂解放战争时为华东野战军和中共华东局所在地,现为鲁南地区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好,自然景观多。不过我到临沂主要目的是红色旅游,不打算去其他景点。2021年4月22日晚到达临沂,次日我去了华东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4月的烈士陵园,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主持设计,是为纪念缅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地区牺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大型烈士陵园,园内有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堂等19座仿古建筑。70多年光阴,经过多次修茸,整个陵园苍松翠柏遮天蔽日,绿树成荫,芳草满地,一条小河曲折蜿蜒流过,完全是一个环境十分幽雅的大型公园。如果四月上、中旬去,陵园樱花盛开,真是一片盛春美景。

        我首先来到烈士纪念塔。纪念塔在陵园中心,高45米,全部由花岗石、石灰石、钢筋水泥构成,分为塔台、塔身、塔顶三部分。塔顶缀以大型景泰蓝质红五星;塔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亲笔手书的“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贴金大字。塔周镶有大小石碑10块,石碑上镌刻着山东省政府建塔碑文和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题词碑上方镶有5幅石质浮雕,反映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及孟良固战役场景。另外还有10组工农兵青妇支前拥军、站岗生产、参军参战的雕塑,突出“这个战争是人民的战争,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这一主题。我在纪念塔参观时,不断有学校师生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前来凭吊、缅怀先烈。

        纪念塔和烈士纪念堂是陵园初建时的两大主题建筑,我从纪念塔来到陵园北边的烈士纪念堂,很遗憾特殊时期纪念堂没开放。据资料介绍,纪念堂内有周恩来和任弼时亲笔题词。堂内巨大石质联碑上刻着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25年间,在沂蒙战斗、工作牺牲及沂蒙籍人在外地牺牲的62576位烈士英名,其中团级以上烈士372名。在6万多烈士中,有3万多为沂蒙籍烈士。正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抗日浮雕长廊建于1992年3月 ,仿清亭廊式建筑。长廊内建有勇士亭、和平亭等,室内陈列着1950年雕刻的9组33幅以战斗英雄故事为题材的浮雕,人物生动逼真,事迹感人,是珍贵革命文物和爱国主义好教材。

       一座座先烈的陵墓掩映在松柏繁花中,开国大将粟裕的部分骨灰撒放陵园(另有部分骨灰安埋在孟良崮战役遗址);1946年6月因病逝世的罗炳辉(新四军副军长)将军安埋在陵园。

        陵园内安葬着国际友人汉斯·希伯。汉斯·希伯是德国共产党员、太平洋学会记者、国际主义新闻战士。为向世界报道八路军在山东敌后英勇抗战的真实情况,希伯于1941年9月由苏北新四军军部到达山东。同年11月日军集结5万兵力对沂蒙山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大“扫荡”,希伯所在部队与日军遭遇,在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时年44岁。山东军区为汉斯·希伯题词“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这是对汉斯·希伯一生的高度概括。

         烈士陵园和沂蒙革命纪念馆相邻,从烈士陵园出来我立即去沂蒙纪念馆。馆内展出内容丰富多彩,图片、声光等现代技术相结合,使游客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回到当年革命斗争岁月。

         馆内展出的红嫂原型明德英是个哑巴,她冒着危险多次抢救并用自己的乳汁救活八路军伤病员,成为沂蒙红嫂杰出代表。

        原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6次回沂蒙山区寻找救过自己的大嫂,并看望沂蒙六姐妹。大娘们拉着将军的手说,大兄弟别找了,俺们当年都救过八路军伤病员,沂蒙山区的大娘们都是当年的红嫂。

        淮海战役时的支前大军超过参战的解放军部队,不少民工为保护支前物质、抢救受伤战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烈士陵园和纪念馆的参观,使我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山东特别是临沂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灵魂受到极大洗礼。建议到鲁南地区旅游的人们都能去这两个地方看看。

        为亲眼看看红嫂当年生活的地方,我离开临沂前往沂南县。沂蒙老区人民纯朴助人精神令我大受感动。在沂南县城一位开三轮车载客的中年女性,不顾自己的业务,坚持陪我等候去红嫂家乡马牧池村(影视拍摄基地)的客车,直到我上车才离开。

         马牧池村原住民已全部搬迁,现已开发为影视拍摄基地,我记得曾在好几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中见过马牧池村情景。

        水墨画般的沂南山区,吸引众多青少年来此写生,宾馆只有一处,专供写生或团队游客住宿,昂贵的住宿让我望而却步。心想:老区人民为啥不开办家庭旅馆,挣点钱多好的。没有家庭旅馆,我决定到附近农民家住一晚。安置村旁有几位在地里干活的大嫂见我问住宿,便告诉我原地等待,她们去帮忙联系。房东大爷没住在安置房,200平米的偌大安置房仅放有一张大床,他提了一瓶开水来,确实很简陋。邻居大娘叫我到她家去洗热水,与大娘聊天中得知她儿子家住县城,孙子孙女回来度周末。大娘不无遗憾地说,她睡的炕很大,和她睡一个炕多好。我说就是,同样给住宿费。这儿的安置房如别墅,每家一座200平米的大院落(图片为村民旧居)。

        我到一家挂着红嫂名的餐馆吃饭(水饺好吃),这里生意火爆,据说老板是红嫂明德英家的远亲。老板告诉我,明德英一家受政府照顾,早就没住在这里了。我给老板拍照后坐车离开马牧池村回到县城,又从沂南县医院客车站坐车到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战役遗址。

        过去我最喜欢看电影【南征北战】,这部由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饰女游击队长)、著名演员冯喆(饰高营长)主演的战争片深受全国人民极大欢迎和影迷们热烈追捧。【南征北战】和小说【红日】所展示的战争场面正是著名孟良崮战役,这次临沂红色之旅必去孟良崮战役遗址,看敌整编74师覆灭之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在蒙阴县垛庄(电影中高营长率部成功突袭垛庄,拼死守住垛庄,切断了74师最后退路)。

        从垛庄到孟良崮战役遗址有很远距离,而且没有公交车运营,只有坐私家车去。到孟良崮山下再坐景区观光车上山,剩下200米登顶之路全靠游客双腿。呵呵,这点路对于我不算啥。快到山顶时,有一醒目标识提示:击毙张灵甫之地(74师中将师长,洞口已被封,人们不能进入洞内)。在此拍照后继续上行,很快成功登顶。山上游客多,人们都乐于助人,找人拍照容易,留下多张经典纪念。最高峰大崮顶海拔575米(图7)。

        我步行下的山,下山道就是当年华野主攻孟良崮的路,山路很陡峭。现在人们空手爬山都累,那时战士们还要冒着敌军炮火往上冲,可想而知战斗之激烈程度和艰难,这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下山沿途景观:

        简介: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5月13日-16日,在山东临沂市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革命军整编74师的进攻作战,也是一场山地运动歼灭战。此战役由毛主席指示,陈毅、粟裕指挥,集中优势兵力,全歼国军“五大主力之首”的74师及整编83师一个团共3·2万人,挫败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一举扭转华东战局。

        孟良崮战役永垂中国革命史册。红色临沂游到此结束,下一站继续红色游台儿庄、微山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