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进阶营Juli的js笔记本

javascript复习笔记(1)

2017-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Juliiii
一、 var a = 2 时,发生了什么?
var a = 2;

这句代码,任何一个写过js的同学肯定会写过这行声明和赋值语句。但是当我们写下这句话时,js是如何解析的
首先,这整个过程需要编译器引擎作用域三者来合作。编译器会先去询问作用域是否存在变量a, 如果是已经声明过的,那么 var a就会被忽略,如果不存在呢,就会创建一个名为a的变量。然后编译器继续编译代码给引擎运行。引擎运行时,会去查询变量a,如果找到了,就会进行赋值操作,将2赋值给a。反之,则一直往上面的作用域找,一直找到全局的作用域,如果这个时候还找不到,就抛出一个ReferenceError的错误。
其中引擎的查询方式有两种,LHSRHS。前者意味查询变量是否存在,一般是为了赋值,后者是查询值,即查询值的来源,一般用于获取值。举个例子:

function b (a) {
  console.log(a);
}
b(1) // 1

这里呢,首先第四行是一个RHS查询,因为引擎执行到这里时,它会去查询b这个变量,获取b, 然后执行b这个函数。然后第二行的为了将a的值传进给console.log也是会进行一次RHS查询。而调用函数b时传入一个1的参数,这个1赋值给a这个形参时,会发生一个LHS查询。

二、作用域

前面有提到了作用域,js有两种作用域,一个是全局作用域,一个是函数作用域。

(function () {
   var a = 2;
   console.log(a);
   if (true) {
     var a = 1;
     console.log(a);
   }
     console.log(a);
})();

按照C++这类有块级作用域的语言,这里是会输出2,1,2,但是js的话,结果只会是2,1,1。这说明了js这种写法是不存在块级作用域的。如果使用let的话,就可以达到块级作用域的效果。而作用域之间的关系,函数级作用域被包含在全局作用域中,而函数级作用域可以包含别的函数级作用域。如下图的代码:

var a = 1;
function outer () {
  var a = 2;
  function inner () {
  console.log(a);
  }
  inner();
}
outer();

全局作用域中有变量a和函数outer, 函数outer的作用域中变量a和函数inner, 而函数inner也有一个作用域。所以说这里是三层作用域的嵌套。之前也说了,当我们在作用域中要查询一个变量或函数时,引擎会进行查询,而查询的方式就是从当前的作用域,一直向上面的作用域寻找,直到全局作用域,如果找不到就会发出一个错误,告诉你该引用不存在。而作用域具有隐蔽性。意思是,子作用域可以访问父作用域,而父作用域是不可能访问得到子作用域。

var a = 1;
function outer () {
  var a = 2;
  function inner () {
    console.log(a);
  }
    inner();
}
inner(); // throw Error : inner is not defined

总之记住,在当前作用域使用一个变量或者调用一个函数时,只会从当前作用域出发,去查询,当前查不到,就会往父作用域查询,不会往子作用域查询的,一直查询到全局作用域,最后还查不到就说明没有声明。可以思考下,下面的代码输出什么?

var a = 1;
function outer () {
  var a = 2;
  inner();
}
function inner () {
  console.log(a);
}
outer(); 

另外要注意的两点:

三、提升

大家来看下下面的代码,如果你是强类型语言的爱好者,我觉得会给你带来很大的疑惑,答案相信大家熟悉提升之后,就会知道了。

(() => {
  console.log(a);
  a();
  var a = 1;
  console.log(a);
  function a () {
    console.log(2);
  }
  a();
})()

js里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机制就是提升机制了。其中有两种东西可以提升。一个是变量声明提升和函数声明提升。以下面的例子讲解变量声明提升:

(() => {
  console.log(a); // undefined
  if (true) {
    var a = 2;
  }
  console.log(a); // 2
})()

按道理来说,强类型语言的代码是有顺序的,没有执行到 var a = 2; 时,变量a应该未声明的,但是这里却输出了undefined。其实,这就是js的变量声明的提升了,上面的代码,其实执行顺序是这样的:

(() => {
  var a;
  console.log(a); // undefined
  if (true) {
    a = 2;
  }
  console.log(a); // 2
})()

变量a的声明被提升到最开始的位置,而赋值语句则被留在了原地。而函数声明也类似:

(() => {
  fun(); // 1
  function fun () {
    console.log(1);
  }
})()

函数fun会被执行,这是因为函数声明被提前到fun()之前了。但是注意,函数表达式是不具备提升的,即下面的代码是不会正常运行的。

(() => {
  fun(); // fun is not a function
  var fun =  () => {
    console.log(1);
  }
})()

上面的代码可以理解为,对fun的声明被提到最前,但那个时候fun还是undefined,所以当成函数来调用就会抛出了错误。

那么问题又来了,当一个函数内,同时具有变量和函数,那么这两者的提升是谁更优先呢?答案是,函数的提升比变量的提升更优先,不信?可以试试下面的代码:

(() => {
  console.log(a);
  function a () {
    console.log(1);
  }
  var a = 1; 
})()

因此,个人建议,在一个函数内在最开始的地方把需要用到的变量都声明好,那就可以尽量避免提升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结语

这次先到这,如果有错请评论吧。写这类文,一是让自己去总结知识,一方面是交流知识。有时候措辞不当或者理解有误,出了错误,在所难免,望大家监督和宽容。
(忘了说,最近看的书是 《你不知道的JavaScript》)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