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沉浸到想象之中
跑步以来,我对跑步的认知不断刷新,最初觉得5公里就很可以了,能跑8公里就非常牛逼了,10公里简直就是遥不可及。我依然记得,有一次晨跑,资深跑者白杨要带我冲刺10公里,结果,跑到8公里多时,实在跑不动了,只能放弃。不过,内心还是欣喜的,因为那已是我跑的最长距离了。后来并没有挑战10公里,而是战战兢兢地参与了一个16公里活动(跑香山寺),谁知,竟然轻松拿下。那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心里觉得很困难、很遥远的事情,其实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难,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说实现也就实现了。跑完之后的那种激动、兴奋情绪,依然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后来,自然而然地跑了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一次,两次,三次,现在也不记得跑了多少次半马了,总之,已经可以轻轻松松跑下来了,于是,就想,全马完全可期,并积极地报了两个赛事的全马,可惜都没有中签。当时,我想,只要我继续坚持跑,全马肯定没有问题。然而,有些事情又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看似触手可及,实则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晨跑 夜跑昨天早上晨跑22公里,精疲力竭;今天晚上夜跑16公里,虽有余力却不充足。两次跑步,间隔一天时间,且都是7分的慢跑,加起来也就38公里而已,距离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还有一段距离,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全马的遥远,我才懂为什么大部分人会说全马是极限运动。
想象和事实总会有偏差,有时偏差大的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说:
我们要解决的不是想象中的问题, 而是现实中的问题。
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有穿透力。
人是非常有想象力的动物,无论做什么事,我们总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对事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想象中实现财富自由、走上人生巅峰(通俗点说就是意淫),很多逻辑不通的神剧归根到底就是满足人们的这种想象需要。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在想象中夸大问题、贬低自己,还没开始就已经自我否定,让不确定的希望变成确定性的绝望,于是,一念之差,就和事业的契机、爱情的缘分擦肩而过。
能力范围之外的错失并不可惜,能力范围之内的错失实在是莫大的遗憾。
因此,我觉得,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尝试的勇气和挑战的魄力非常重要,所有能力都是在实践汗水的浇灌下成长起来的,想象可以是一个启动,但不能在其中沉浸太久,要在实践的环境中认识问题的真实面目,如此,才能最高效地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成长。
夜色中的湛河桥如果一个人一直都在被同一个问题困扰,我敢断定,TA肯定是沉浸在想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