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六
农历七月十六,是史村河村赶会的日子。
在泽州长河一带,有的村子赶会,有的村子不赶会,赶会的缘由是什么,好像有规律可寻,又不尽然,我始终有些迷惑。但就是这样,这个日子被固定和继承下来,一年一次,宛如一个村庄的节日。
记得赶会前的一两天,村里会粉刷墙壁,主要是街道的两侧,家家户户收拾房屋准备迎接附近村落来走的亲朋好友。演出的剧团也来了,孩子们晚上玩得更疯了,而大人们也放松了心情,不像往日那样训斥我们。村子里洋溢着喜悦欢腾的气氛,感染着每个人,不管是主人,还是远道来的客人。
街道上,戏台下,有了卖小吃的摊子,有卖肉丸的,有卖藕粉的,有卖凉粉的,有卖冰棒的,有卖水果的。煮油糕麻烫的也支起了大锅。晚上开戏前的嘈杂,散戏后的议论,人影幢幢,河水哗哗,明月高挂,恍在眼前。
七月十六正会当日,每家每户门前被拾掇得干净利落,大门洞开,一大早卖布的,赶牛马的,卖箩筐的,卖铁器的都开始占好位置,每行都有自己的区域。人从四面八方来,越来越多,男人寻着酒令声钻入各自的战场,女人拉着家常,有的准备酒菜和午饭,有的拾跟着上街买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给孩子,给老人,给男人,怀揣着一份唯独舍不得给自己买的朴素的喜悦。
中午时分,入耳都是吃饭的邀请声,还有就是酒到酣处的大话,不喝酒的、年纪大的、爱看戏的不是休息,就是家长里短倾诉,或是帮忙收拾碗筷,等着下午开场的大戏。
下午,曲终戏散看戏的人也回来了,醉酒的人也醒了,主人又招呼吃后晌饭,亲戚朋友开始一拨一拨道别,舍不得让走的会留下来看晚上的戏。夕阳西下,家家扶得醉人归。街上的商贩有走的,也有留的,赶会这部曲子还有尾声,余音未尽。
月亮出来了,挂在柳树上,映着长河水,明亮而圆。台上锣鼓铿锵,青衣长袖,善恶分明。台下儿童嬉戏,食火缭绕,悲喜交替。彼时天空安静,人间祥和。
直到三天半的大戏落幕,赶会才真正结束。村子又恢复了往日的样子,平静恬淡,岁月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