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因”送给适龄未婚的你
女人昏了头,才会选择结婚,所以“婚”字由此产生。这是坊间玩笑说法。细品也有几分道理。试想一位经济完全独立,无任何精神负担,只需取悦自己的潇洒女性,若不是被父辈的价值观击昏,不是被周围人的目光射昏,不是被社会对幸福所下的定义薰昏,谁会去结婚?
假如世界上真的有爱情,假如爱情真如影视剧中所演,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海枯石烂,情比金坚,那也算个理由。但也不必非谈婚论嫁方可罢休。更何况,那样的爱情存在概率有多大呢?呵呵……。如果有,多巴胺分泌活动能维持多久的神魂颠倒和如痴如醉呢?呵呵……。当然,你若想骗自己,我不拦着!
如果结婚果真是因为起初两人彼此爱慕,都想将对方收于麾下,婚后双方互相扶持着成长,始终相伴走向人生终点,那婚的值。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但是……,此处省略若干字。读文章的你可以肆意脑补句子内容,相信你会找到很多吐槽素材。
和同事王大姐讨论,她说,无论男人女人,到了适婚年龄就得结婚,否则就乱套了。就像庄稼,到什么季节就要长成那个季节的样子,否则就不收成了。更何况,生理需求也要考虑。
王大姐的话传递出两个消息,一是和庄稼类比得出,人也要强调收成,也即生儿育女。二是男欢女爱必须满足。这让我想起读高中时那位房东老太太,老伴儿去世的早,每当有人问她孤不孤,她的回答千篇一律——人活着就是为了男女搭配生几个孩子呢,其他都是哄人呢。说完哈哈一乐,找隔壁麻友(一起打麻将的朋友)happy去也。
所以在绝不部分人的潜在逻辑里,结婚的真正原因是为了结“果”,于是他们婚了。可是别忘了,接的“果”中有男女双方的基因,“他或她”若不是你内心真正所想的人,每每看到你们之间的结晶,有没有感觉赤裸裸的讽刺从心头掠过。至于生理需求,如果像王大姐所说,是为必需,那与结不结婚有什么必然关系呢?如果像房东老太太所说,是哄人的,那和谁欢爱甚至都不重要了,只要当时彼此来电,各取所需即可,与结婚更无半点瓜葛。
如果为了怕孤独而结婚,前提得是伴侣肯陪伴,能陪伴,想陪伴。否则,还不如房东老太太的麻友受用。
那些没搞明白婚“因”的人们,除了极少数误打误撞碰到好伴侣以外,大多数人还不是陷入了为各种不甘、不平、不痛快而耗费生命,却又进退维谷的怪圈。你说一,他想二;你进步,他酸楚;你焦虑,他淡漠;你需要,他逃避;你高兴,他打击;你认真,他敷衍……不能再列举下去了,怕自己骂娘。
当初鼓乐喧天只为给自己和世人一个交代,之后的日子分分钟钟都得自己熬,找谁说理去。
人面前处,他们忍着不说,装着幸福,内心从未被欺骗,于是众生百态,各种自然而然的内心需求,在伪饰的压力下,变态的生长。严重变态的比如,北京左安浦园内,那位因离婚纠纷携女儿跳楼的母亲。有谁能想象她和前夫的婚姻经历了多少煎熬愤懑,想必在跳楼那一刻,她和前夫是无比后悔当初的婚姻选择的。
当然这样极端的例子和女子应属少数,更多的压抑往往不会以这么惊涛骇浪的方式呈现。可活着本不容易,为什么不找个好伴儿,轻松愉快的过?
所以婚前要仔细甄选,三观不合的,坚决不选,这是婚姻的基础配置,婚前费费神精挑细选的步骤,还是不要跳过才好。大学男同学张土豆说,他找对象一定要感觉对了才行,否则宁缺不滥,我明着骂他矫情,暗地里对他无比佩服,让自己成为自己,这样的人生才有嚼头!
大龄未婚好友王二孬曾恼怒的说:关键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干脆无人问津咋整?
我轻描淡写的回答:那就让自己这棵梧桐树尽情成长,等它枝繁叶茂时,会有凤凰光临。
朋友嗔怒道:靠,饱汉不知饿汉饥,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不屑道:寡人饱不饱,也已成定局,汝辈尚有菜可选,何怨之有?
说实话,我更担心朋友能不能让梧桐树长好这件事!
有本叫“I have a dream”的漫画书上,画了一只被绳套住脖子的鸡,鸡脚下的凳子倒了,呈上吊壮,命悬一线,鸡各种挣扎,脖子因挣扎被拉的很长长,最后它竟变成了一只秃鹫,搏击长空了。
不妨效仿那只挣扎的鸡,为自己成为秃鹫而奋力挣扎。有朝我们活成更优秀的自己,相信对婚姻也会有更理性客观的认识,那时回头再看,曾经的烦恼也许早变的不重要,你的所有追求将是更高层次上的。
有人说,我就要像小草一样,只求野蛮生长,不需要有格调有性格的活,能延续生命就是我的信仰。可是人们永远只会为冰山雪莲般的存在唏嘘仰慕,有谁会在意一颗小草的生长。更何况,小草会春风吹又生,人的一生却不可逆,如果胡乱作践了自己,恐怕连小草都会去嘲笑。
想想那位“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的复旦女教授陈果,之所以火,因为她是不一样的烟火。人们之所以对她的状态心生神往,因为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属实是每个人的内心所想。
那么,既然上帝给了你在婚姻上不苟且的机会,为什么不好好利用,亮瞎他人双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