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自我--玻璃罩心态分析
晚上七点左右,和山山一起去参加了angela姐姐举办的沙龙。
这次的话题是关于原生家庭的。一直以来,自己的‘短板’都是人际交往。比起话题的本身,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沙龙’这个形式,也算人际交往的一个方面吧。
会上的环节很多,具体细节可参考山山的复盘。而在沙龙之外,我反思到关于自己的一些东西——这几十年来,我一直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沙龙某一个环节是要在座的人说对别人的印象,其他人都至少能说个八九不离十,而我对每个人的印象(包括比较熟悉的山山)印象都是模糊的。
一直以来,我都只关注的是‘自己’,不要说从日常言谈中观察别人,就算别人留心向我倾诉时,我都很容易走神。
山山有句说的很对,这种‘不在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自我保护。如同温室植物,在玻璃罩下自得其乐。
实际上,这种脆弱的‘玻璃罩’一旦被破坏,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过于关注自我而对外界冲突无法应对——这就是我人际关系短板的内因吧。
这种心态的形成,如果非要在原生家庭上找原因的话,也有那么几点吧:
(1)喜爱阅读:父母都是爱书之人,童年时有过一段对文字如饥似渴的时候,任何写了字的纸片都喜欢读,很容易就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
(2)独生子女:从小缺少玩伴,每次和表弟表妹玩到晚上,看着他们被各自父母抱走,只留下我一个人的那种孤寂感,多年后还记得很清晰。
(3)友情破坏:父母以‘跟坏孩子一起玩会影响成绩’为由,禁止我和朋友们出去。记得我站在阳台上,眼睁睁目送她们离开。
(4)人格附庸:任何关于我的事情,母亲都是先做好决定,再‘告知’我。我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她随手携带的物件。
(5)存在忽视:和父母聊天,如果我说的话他们不感兴趣,他们会当做没听见。那种被忽视的感觉,就算是盛夏天也让人背脊发凉。
(6)锱铢必较:和他们谈论话题中的任何事、任何字眼,都可能成为被责骂的理由——‘当时你不是这么说的啊?’,‘那时候还好意思笑别人,也不看看你自己’……
(7)行为管制:小时候,母亲会通过检查垃圾桶中的垃圾,来推断我今天做过什么。这导致我很早就学会掩饰自己。这种行为甚至延伸到了今天,她仍然企图通过电话控制我要去做什么,如何做。
母亲对我的‘忽视’和‘控制’,从根源上讲是因为她认为:我是属于她的。从小到大,她曾反复提及过:你就是我的全部希望,只有你过的好我们才过的好——我是她的另一个替代人生而已。
因被忽视而导致的自我保护,建立‘玻璃罩’,正是某种形式的弥补。
这种心态对我的行为也产生极为重要的导向:
(1)从不对别人做要求,从不劝导他们改变(哪怕是亲密如男友或者奥利奥)。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母亲对我的过度控制造成的过度放纵。而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因为他们是‘别人’,只要不侵犯我的边界,他们怎样做都和我无关。
(2)极度厌烦被控制,不论是任何人,任何事,只要一流露出想掌控我的欲望,都会激起我的失控(其中包括和前男友的分手)。
(3)极度自我而促生的极度自私,不能容忍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单纯‘利他’的行为上(包括生孩子)。比起别人怎么想,我更关注自己过的舒不舒服,为此经常会得罪人而不自知。
所以你看,通篇的观后感,依然只写了和自己相关的。
PS:人们都说,了解了问题的源头,才能够解决问题。但我疑惑的是,找到了目前现状的原因,就真的能发生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