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有感
今天看周国平《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开头几页时,我就流泪了,书里面说出了我的心声。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困惑追寻的问题,这本书的开头就给我了答案。
在“你觉得最好的职业是什么?“周国平回答说,最好的职业是有业无职,就是有事业,而无职务、职位、职称、职责之束缚,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作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周老师的回答正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在追寻的生活,但也是我怎么都达不到的彼岸。
在“怎样确定一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的问答中,周老师说,应该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到了不给钱也一定要干的程度;第二,有明晰的意义感,确信自己的生命价值借此得到了实现;第三,能够靠它养活自己。这些每一件都符合的对职业选择的心境,可惜还没有找到这么一件事情。
周老师说,他相信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了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
这点也是我深信不疑,我一直认为每个人生下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命的主题,通过在人世的努力来完成这个生命的主题,最终生命才会得到圆满。这么多年来,我也是一直在找这个位置,这个主题,到现在依然找不到它们在哪里。
周老师提到的在“色与空之间”也正是我的生命状态。我从小敏感、孤独,常常会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又是一个感性之人,容易被情所困,不能自拔。天性悲观,容易看破红尘,30岁时开始接接触佛学,将近十年的时间都在色与空之间摇摆。
我一直想做的是在这两者这间找一人安全的地带,一直想寻找一个支撑点,就像周老师所说:“能够使我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周老师通过写作最终达到了这样一种平衡的状态,而我还处在不停地摇摆,困在一些琐琐碎碎的事情中,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与位置。
写作也是我多年来的梦想。写作是探索内心的一条通道,它可以让人时刻保持清醒,也许这也将是我的道路吗?但是写作还不足以让我谋生,任何的理想一旦和谋生这样的功利性现实扯上关系,理想就会觉得有点虚无缥缈,犹如在天边。
这段时间的写作也是充满了浮躁,写作真的不能成为谋生的工具。一开始就把写作摆错了路,这样注定是不能获得写作的快乐和内心的宁静。
我这一辈子内心焦虑不安,虽在美好的人间,实则和地狱也无甚大差别。为小名、小利所困,其实不如说为自己的心魔所困,只看到得到方寸之地,目光真的不能再短浅,明明知道,但又实实在在地做不到。
想得太多,一还小心又落入了空想的魔境。人还是要在实际做事的过程中磨练自我。任何耽于幻想的行为都无异于做茧自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