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新知,世界

2017-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神经丝

参加写作班,真的不是为了学习写作。

就像杜鲁门·卡波蒂说的:“一个人是不能被教会写作的,要学会写作只能通过写作和阅读,阅读由真正艺术家所写的好书——直到你明白它们为什么好。”

周四的题目是《我的兴趣爱好》和《写作小结》,正好汇在一篇里说说。

有时候觉得自己懒得写字,觉得有些东西大概一两句话就能说的明白,何必洋洋洒洒。

人不知道的事太多了,只想静静地看书,世界上的好书那么多,这辈子都看不完,时间不等人,我得加油看。

最近这段时间最火的大概就是石黑一雄了,毕竟新晋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此之前,我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但既然知道了,就要找来看看。

市面上他的书估计都预定爆了,但我也早于市场订到了五本。

这套书送来的时候,才有一本阅读手账,里面有关于石黑一雄的十个不要。

这十个不要,头两个就严重声明:石黑不是日本作家,是英籍日裔,他是英语作家。石黑不是冷门,他在业内牛逼的很,只是你们不知道。

看来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传播,让石黑一雄的真爱粉很不满意:不是因为诺贝尔,石黑牛逼,是因为石黑很牛逼,所以诺贝尔给他了。

诺贝尔奖在业内的价值我说不好,毕竟今天它就像是一种加持,得奖者不仅是优秀从业者,更多也会变成行业明星;

另外一方面,对大众的最大价值,是让我们看到当世的更多的大神,他们是今天改变世界的人。

阅读一个作者之前,最好是能先了解一下他,阅读手账里的《十个不要》能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石黑一雄的作品。

除了上面说的石黑的身份与地位,《不要》里还说到他写作的一个特点:“…他宁愿写历史故事,写未来世界,宁愿拉开一段距离,为他想表达的东西寻找遥远的背景。”

如果写作者不能把自己置于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事物、世界和时空,然后在分离(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称之为“间离效果”)的状态下去感受,然后再表达,那么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会只有自己能理解。

然而“把自己分离出来”,这个第三角度的建立,就很需要功力。

《不要》里还说到:“在《长日将尽》之后,石黑开始明确吧自己的小说定位在#全球性题材#的国际化写作上。他试图为这种写作定义规则,最终把它形容成‘梦的语法’。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作品,越是晚近,越是充满幻想和隐喻。”

很多写作大神,都很喜欢设置这种“曲折的游戏”。直白,是各类艺术表达中,最应该被回避的方式。

--------------------------------------------------

英籍, 日裔,二重思想,全球性题材,国际化写作,石黑一雄。

世界是大同的,民族性的东西,过于强调就会显得局限。

想要流芳百世,就要用所有人(全球人),都能理解的方式。

民族的,用的是自己的艺术语言,是区域性的,不是世界的。

我的书桌,所有家具中的最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