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专题周刊读书读书精品文苑

雪国:物哀,唯美,怦然心动。

2017-11-22  本文已影响50人  _七条儿不是我还能是谁

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夜光虫,妖艳而美丽。

最初看《雪国》时是非常缓慢的,个人觉得很无聊,很拖沓,内容平淡而乏味,如白开水一般。但直到我看到了文中的这句话,才慢慢被激起了兴趣。这是译者的版本,我虽不清楚原版之川端康成是如何描写驹子的双眼的,却觉得这般唯美,怦然心动。

这部唯美主义的代表之作,川端康成的最高代表之作,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佳作,在书中描绘了令人心动,令人惆怅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和悲哀之美。读完之后总觉得书中所描绘的种种极美的意象之中透着淡淡的哀伤,去查阅了一些资料后发现,这正是符合了日本文化中的“物哀”观念。物哀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恋情的哀感所体现。主人公岛村是位舞蹈艺术研究家,家有妻室,坐食遗产,却无所事事。曾三次前往位置偏僻的乡村——雪国,在这“夜空下一片白茫茫”之中,他先后遇见了两位女子,艺伎驹子和少女叶子,并与之发生了情感纠葛。驹子是着实迷恋着岛村,明知岛村不可能爱上她,却仍旧深陷其中。

“尽管驹子是爱他的,但他自己有一种空虚感,总把她的爱情看作是一种美的徒劳。驹子对生存的渴望反而像赤裸的肌肤,触到了他的身上。”

而岛村却因为在第二次来雪国的列车上对叶子一见倾心,当时叶子坐在岛村的对面,她照料着重病缠身的情人,却不知岛村透过车窗欣赏黄昏的雪景时却被映在车窗上叶子的模样所吸引。三人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让人感受到虚无与悲哀。二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于人情世态。川端康成创作这部作品时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日军的残暴、野蛮、疯狂的行为让作者感到抵抗,他不想去正面面对,把自己的这种态度融入在了《雪国》中:人生徒劳。偏僻的小乡村,人们过着平淡的日子,似乎很难与现实中民不聊生,废墟遍地的实景所联系到一起。第三则是对自然之物的感动。

“县界上的群山,红绣色彩更加浓重了。在夕晖的晚照下,有点像冰凉的矿石,发出了暗红的光泽。”

“红叶落尽了。从嵌在窗框里的灰色天空中,飘进来纷纷扬扬的大雪花。这场初雪,使得枫叶的红褐色淡淡渐去远方的峰峦又变得鲜明起来。”

“山头上罩满了月色,这是原野尽头惟一的景色,月色虽以淡淡消去,但余韵无穷,不禁使人产生冬夜寂寥的感觉。”

川端康成用了极丰富的景色描写,加以五光十色形容,却又在感叹这自然之美的同时透着些许的凉意与哀愁。

在豆瓣上看到一条书评这样说道:“几年前在我追求自己当时想要的精神世界而粗枝大叶活着的时候,看《雪国》给了一颗星,当时觉得无聊又拖沓,白开水一样乏味平淡。现在长大了一点,开始要活得像个普通人类时再看这本书,就觉得充实很多,字里行间都是细腻而直白的情感描述,几个字几句话都有着丰富的心里变化,故事虽短小却回味无穷,波澜不惊又有些心猿意马。名为雪国,纯净而简单,内容像积雪一样丰富而厚重。关于情致微妙而深邃的文章果然要等开窍了、成熟了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内涵。”我想,我是大致赞同的吧,全书似是描绘着平淡朴实的雪国生活,人与人之间那百转千回的情感故事,作者却透过他极唯美的文字,向我们表达着物哀感与虚无感。这与他早年经历也有关联,幼年时的父母双亡,姐姐与祖父母又相继病故,一生在旅行中度过,逐渐形成了孤独的性格,由此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之中。虽然悲哀,虽然感伤,却不能掩盖故事言辞的优美,正是这份独特的情感特色,让人怦然心动。

小说的结尾以叶子在一场大火中意外离世,驹子继而发疯告终。留给人们的,只有无尽的叹息与悲伤。

或许现在十几岁年纪的我,未能读懂川端康成想表达的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对小说的评价也只停留在语言美,故事悲的层面上,但或许过了五年,十年后再次翻阅,就会有不一样的感悟与体会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