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住校到走读
1985年9月3日 星期二
上午上第一节语文课时,我突然想起昨晚读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知道是哪一句打动了我?是何妨吟啸且徐行的雨中漫步的浪漫,还是一衰烟雨任平生的豪情潇洒?是山头斜照的美景,还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宁静?总之,我突然决定不在学校里寄宿,要改为走读生。
家离学校四公里多,步行要走四十几分钟,计划是可行的,还可以省下十几块钱的寄宿费。
决心既下,第二节英语课我也无心听课,满脑子想为自己设计一件轻便好用的雨衣。商店里卖的雨衣大多只到膝盖处,穿在身上很笨拙,雨大了会透水。且改为走读生,我决不能浪费路上的那几十分钟,我准备制作一些英语卡片,以便在路上边走边读。雨衣必须具备雨天读卡片不能湿了卡片、不能湿了鞋和裤脚的功能。
可惜到英语课下课了我还没想出好的设计方案。
课间操后,我马上前往总务处准备办更改手续。在这件事上,我的拖延症竟然不治而愈。我刚才和几位同学说起此事,他们都说退寄宿费可能性不大,心中有点忐忑不安。
到总务处,有去年高考落榜的复读生在注册,总务处的老师都很忙。我对自己说是老师们太忙了,可不是我害怕进去的,就赶紧开溜了。
回教室的途中,我为自己的懦弱懊恼不已。走读的念头如此强烈,我岂能止步于此?我得另谋良策。
到教室我问了好几个家离学校较远的同学,要是他们还没注册,就让他注册走读,我把宿舍让给他,他把寄宿费给我。可惜他们都已经注册好了。
别的班级的同学我又不熟,也没有那么大的勇气敢过去问。我又陷入苦恼之中。
第三节数学课,我依然无心听课。快下课时,同桌看我坐立不安的样子,小声告诉我,听说李国华同学已经注册走读了,他现在想住校,不知道他补交了住宿费没?
我心中腾地燃起一团希望的火焰。一矣下课,还没等老师的身影消失在门口,我起身奔向教室后排的李国华同学。
我一问他,真有这么一回事。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他唯一的顾虑是,万一以后学校凭寄宿证查房,会有麻烦。他要我去生管组或总务处问一下这样做是否可以?我最大的恐惧就是和陌生人、特别是陌生的老师打交道。我就极力的告诉他那样做完全没有必要,即使真的查房,说我的名字不就得了。
最后他同意了。
事情得到解决,接下来的课我偶尔会走神于雨衣设计和走读生活情景的想象,多少还是听进一些东西。
下午放学,我就走路回家了。吃饭时我告诉爸妈我的决定,他们不置与否。
其实我真正担心的是明天国华同学会不会变卦?没变卦他十几块钱的寄宿费会不会马上给我?十几块钱,多少可以减轻一点家庭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