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日记

表格人生,成年人的计时器

2020-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戴戴Erika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一周的开始,由一个excel表格和清单启动,一周7天被分割成小格子,用一件件琐事填满。做完了的事情飞速的打上勾,没做完的要反思、要检讨,要重新调整,似乎是为了对表格的一个交代。

若这一周有安排约会或聚会,会无比的开心。工作日的所有盼头和动力便都是这个聚会,然而当聚会完结,就开始焦虑,因为这一周已经过去,即将面对新的一周的工作日,又是一个excel的循环。

成年人和孩子的时间记忆模式很不一样。

成年人的世界,一周是工作日和周末,一个月只有月初和月末,一年印象深刻的,也就是年初和年末,中间的每一天似乎没有差别。对于孩子来说,很少有一周、一个月的概念,只有每一天,每天都是全新的,他们在疯狂的发芽成长,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如此往复,似乎生活变成了一张张表格,枯燥乏味而又拘束。

没有什么记忆的烙印在脑海里,因为时间都变为了表格和清单里的勾勾。

人已经开始丧失回忆和联想的能力。

细数人生,如果以65岁为寿命终结,我的人生还有40年,480个月,2086周。乍一听这个数字还蛮大的,可当她变为倒计时,就没有那么富余了。

一模一样的2086个周,和1个周,又有多大的区别?

当生活丧失新鲜感,一成不变和单调让时间的流逝变得悄无声息,也就无从感知,在岁月的流逝中,我们究竟忽视了什么、错过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很多人因为工作忙,说没时间陪伴家人,因为工作忙,没时间让自己多锻炼身体,因为忙,没时间··· ···

而这些错过的时间里,可能是父母渐白的双鬓、是孩子牙牙学语的咿呀,是自己逐渐变差的身体··· ···

我们都似乎在追寻着什么,生活的重担也好,个人精神的追求也好

不要因为所谓的成功,而忽视了最简单的快乐

对物质的东西的追求很难有一个尽头,当你得到了很多的时候,你会想要更多

著名心理学效应“贝勃效应”说,当一个人拥有越多时,幸福就越少,或者说,获得幸福的难度就越大。

这个效应是源于一个实验,当一个人双手各举着3公斤的东西时,若每边各加100克,不会有什么感觉,只有两边各加600克,才会认为变重了;当一开始举着的东西时10公斤时,后续增加的力量要达到1公斤,才会觉得有差异。

人在拥有一定财富、名誉后,只有拥有的比开始的财富更多时,人们才会觉得幸福,一开始拥有的更多,后面需要努力获取的就越多。

于是,这种“不满”的情绪和动力推动着生活和社会进程的发展,社会更迭速度越来越快,表格里的格子被切分的越来越细,人却变得越来越焦虑。

直到某一天,这个表格可能会卡顿甚至意外退出,当我们想要重启的时候,发现一切又回到原点。

毕竟人生没有保存按钮。

倒计时没有停止,很少有人有勇气直接叉掉表格,因为这样就“乱套”了。

成年人的安全感来自规划感和可控性,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把控方向的能力,才会觉得舒适而安全。

叉掉表格,意味着未知和无法掌控,这不是成年人所能承受的,毕竟年纪大了,都想求个“安稳”。

可是这种人生真的有意义吗?

表格咧没有窗外的夕阳,没有春天百花盛开的盛况,更体会不到山林溪涧间的习习凉风。

被表格追赶的人生,少了乐趣和生活气息,却是当代人生活的现状,以至于都忘记了给自己留下一个专门叫做“沉思”的格子,专门用来清空那些原本填补在格子里的记忆。

当去掉表格,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景色?

我想还要待细细思索,才能有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