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搬运者简友广场

原创 | 正确的习惯是完美转变的开始(下篇)

2020-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薇风华语

       前几天跟大家分享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促进“个人领域成功”的习惯1、2、3,本周继续分享促进“公众领域成功”的习惯4、5、6,以及让我们不断精进的习惯7。

公众领域的成功

        公众领域成功的基础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依赖于余额丰厚的“情感账户”,习惯4、5、6则需要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平台才能付诸实践。

       在人际交往领域,通过社交技巧可能会赢得当时的好感和维持短期的关系,但要保持长久的人际关系,“信任”才是最坚实的基础,,“情感账户”中存储的就是“信任”,信任来源于你的“礼貌、诚实、仁慈和信用”等一切美好的品质。

      “情感账户”是要维持储蓄的,如果只是一味的索取、失信、伤害,那么账户的余额就会减少甚至透支,让人际关系存在破裂的危机;而我们的付出、守信、关爱,会让账户余额充足,让我们人际关系充满信任和安全感。

习惯四 双赢思维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摘自《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无论是在合作谈判时,还是对孩子教育时,我们都希望自己都够占在胜利者的那一方。一次我们认为压倒性胜利的商业谈判,可能会带来短期的暴利,但更有可能会对公司的声誉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未来的很多合作;一次让孩子服帖的教训,可能只是口服心不服,但更有可能为青春期叛逆的爆发埋下了种子。所以这些行为都有可能在透支我们的“情感账户”,为未来埋下隐患。如果我们在进行商业谈判和与他人沟通时以“双赢”为目标,那么结果必然会是皆大欢喜。

        双赢并不是简单的1+1>2,是需要双方基于互信、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认   清主要的问题和顾虑,寻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这样才能收获双赢成果。

       当然,如果双方实在无法达成共识,那么不如选择放弃合作,体面收场,这样大家都感觉轻松自由,不会透支“感情账户”,且为下一次合作打下了基础。

习惯五 知彼解己

       若要用一句话归纳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学到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去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摘自《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曾经有人采访史蒂芬.柯维,问他个人认为哪个习惯最难以付诸实践,他的回答是“习惯五”,因为当筋疲力尽的时候或深信自己正确的时候,我们会假装聆听,会犯“聆听的目的是做出回答,而不是理解对方”的错误。

       我记得有一次小K从学校回来,在饭桌上跟我们讲:“今天我和同学打篮球的时候,被高年级同学抢了球场,高年级同学还骂了我们,我们差点和他们打起来了。”K先生马上説:“在学校不要跟同学打架,不管起因是什么动手都是鲁莽的行为。”小K一脸懵加委屈的说:“老爸,我没有想参与打架,我一直在劝同学们不要冲动,还拦着他们。”K先生虽然事后向小K道了歉,但小K还是非常的委屈,因为小K只是想告诉我们,今天他做了一件很有自制力的事情,却被误会了。

       后来K先生跟我专门聊了这件事,讨论后我们达成一致,以后跟孩子交流时,不管他想表达的内容是什么,首先要听完他讲的内容,再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跟孩子交流。所以小K一直非常喜欢和我们聊天,主动的让我们了解他在成长中收获的喜悦和遇到的烦恼,有时还会主动跟我们交流他的看法和意见。通过这件事情我跟K先生都意识到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听”是首要因素,这与“知彼解己”是不谋而合的。

        “知彼解己”首先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感知对方想要表达的思维方式和感受,而不是妄下断言,这就是“聆听”的最高层次——移情聆听。其次,在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和感受的前提下,能够清晰、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才能让对方了解和信任你,为“情感账户”添上一笔丰厚的储蓄。

习惯六 统合综效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摘自《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在工作生活中,人们会因为思维方式、行事风格的不同而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可以通过“统合综效”的交往方式达到“双赢”目的,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损失“情感账户”。

       “统合综效”首先要建立“双赢合作”的心态;其次要认识到不同人的差异,要尊重别人提出来的不同的观点,能敞开胸怀去接纳别人的意见;然后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来激发创造力,探寻新思路、新方案;最终遵循“知彼解己”的原则进行沟通协商找到大家都认可的解决之道,也就是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的第三种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工作中为了开拓思维会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头脑风暴的目的就是要激励团队中的成员积极思考、启发联想、大胆创新,相互进行思想上的碰撞,甚至引起“链式反应”,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这也是一种“统合综效”的工作方法。

       在团队合作中,“统合综效”是最好的交往方式,大家能够坦诚交流,相互尊重,能够接纳对方的意见,取长补短,把团队合作的1+1=2,变为1+1>2,甚至更多。

       习惯1到习惯6的修炼,帮助我们从依赖期成长到独立期再成长到互赖期,接下来的习惯7会帮助我们从“身体、社会/情感、智力、精神”四个方面不断更新自己,从而增强实践其他6个习惯的能力。

习惯七 不断更新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必须包括天性中的四个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每个层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只有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忽视任何一个层面都会对其他层面产生消极影响。(摘自《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不断更新”就是让我们维护个人产能,也就是“我们自己”,通过对四个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的不断磨炼,帮助我们获得高效能人生。

1. 身体层面---要养成的良好饮食和作息习惯,坚持运动,保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2. 精神层面---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回归大自然、冥想等,来释放和增加精神层面的  活力。

3. 智力层面---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坚持阅读和写作来开拓视野,磨砺心智。

4. 社会/情感---这个层面的重点就是习惯4、5、6,更新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日常交往中去练习和完成。

       这四个层面的更新要保持平衡,共同推进,才能产生最佳的整体效果。而且这种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通过勤恳努力、坚持不懈的实践才能达成的。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和K先生就有“清单生活”的习惯,我们会提前一个月把这个月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列出清单,比如:运动、阅读、专业学习等都列上去,我们以为这样做已经算是很合理的在规划和控制我们的生活。但是在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7个习惯更像是一个人为人行事的镜子,让你对照出自己从内在的心智到外在的行事还存在哪些不足和成长的空间。

       “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心有原则,方能正人品,人品比一切的社交技巧都更有说服力。先从自身的思维方式、品德操守做起,“由内而外”地提升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和“公众领域的成功”。

        我们依旧会坚持自己的“清单生活”,但会重新修订自我提升计划,每天从“个人领域的成功”做起,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目标,更合理的去规划我们的生活。坚持正确的原则、保持良好的习惯,在人际交往中去练习和实践习惯4、5、6,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公众领域的成功”,真正达到“由内而外的完美转变”。

——END——

文字:薇风华语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