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闲聊几句吧

2022-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堂堂君

《红楼梦》中贾政这个人,为人迂直,心地不坏,见事不明,识人无术,多少有些消极的避世心态。我总说贾政以读书人自居,但圣贤书却没读明白,连贾雨村这等祸世的禄蠹,竟也亲之近之,单凭这点,想来应该没有十分冤枉了贾政。但在大观园试才那里,他对贾宝玉的敲打总算是让人忍不住点头称是。

詹光、单聘仁等一干清客相公,对于人心世情的门道,那还是门儿清的,世人都喜欢听好话,这是谁也不例外的不争的事实。要搁在以前,大约还要嗤之以鼻,冷笑这么两声,现而今琢磨几件事以后,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即使添上几分谀气,为了吃口饱饭,也不丢人,只要不去祸祸他人。

这几位篾片相公(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的人),在贾政试才期间,对宝玉的答对,是一味吹捧夸赞的。不仅如此,他们还自甘陪衬,将贾宝玉这小儿郎生生往上托。对比从来都是一样高明的技巧,在书中是,在书外更是。倘你在人群中,总想着高出别人一头,又或者淡漠不争,这两者向外辐射出的信息,和收获的反馈,大抵是迥乎不同的。几位相公显然深谙此道。

换言之,他们说的话,未必是真,纵使有十二分诚心赞美的成分。

贾政的教育的理念,我一向是不大认同的,正统的儒家学问,不会这样一味反向引导。当然,出心肯定是不坏的。但在大观园中的压打,就很显然起到了正向作用。

尊师重道,从古至今是一直为虚心求教之人真正推崇的,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用我的话说,你可以从任何一个人身上看到闪光的地方,其实换种角度看,不好的地方同样是一种镜鉴。

其次来讲,谦虚也是美德,焉知对面的人就没有故意“示之以弱”呢?几位相公虽不是饱学大儒,但人家好歹是枯坐了多年冷板凳,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贾政对于文才方面的认知,还是可以相信的,他贾雨村毕竟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对于同行的前辈,当真的应该重视起来。

第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管是做学问也好,还是处事为人也好,浮夸空虚的作风是最要不得的,认不清自己的不足,总以为自己“鹤立鸡群”,最容易坏事。一旦被人家吹捧得晕头转向,矜夸自满,将越来越迷失。人心易危,向来如此,也不是一个两个,随便一翻,无数个事例在历史长河中沉卧着。

根基越夯实,未来的路上,抗击打能力就越强。如果贾宝玉长大以后混迹官场,这些东西,就更加要紧。我想这些事情,即使不去看贾宝玉最后的结局,也能轻松认识到的,如果再跟宝玉自己放纵自己的结局一比较,更加了然。

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棍棒未必是必须的,但严格一定是必不可或缺的。

我知道我自己的性格,骄满狂妄起来,不管是谁都能给看轻了,很要命的。也还会有很多时候,看人家会有望山跑马、望洋兴叹的妄自菲薄,同样断不是好事。我喜欢用弹簧的那种震荡态来描述这个过程,所以中庸的理念最适合我,自大的时候,冷静地往下拉一拉,自沉的时候,昂扬地往上扶一扶,尽可能地用理智来收摄与化解不堪情性的弊端。

所以在看书的时候,从一开始,我就特别希望,不管黛玉也好,宝玉也好,凤姐也好,如果能有外力来规引一下就好了,不至于到了最后连一步可退的地界都没了。假如你仔细思考过,相信能够想得到,除了那些不得逆料的飞来横祸,大多数的悲剧,都是从一开始就已经偏移正轨的。生活的草蛇灰线,还真不是故作高深的扫兴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反过来也是一样说得通的。无忧无虑的日子,大概只有短期内可以达成,但这个短期,是有多短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