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TA需求是什么吗?

2022-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李思睿vicky

        和一个朋友青聊天,她向我倾诉,先生总说她不爱他,不懂他,青很委屈也很无奈,明明自己把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家里,付出了所有,竟然对方丝毫感受不到。

        她说有一次先生竟然对她说道:“我从来没有见到像你妈这样的人,竟然从来不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打电话,对你一点感情都没有……”青马上回应道:“我也从来没有给我妈打过电话呀。”她的先生一脸不高兴,赖得再和她说什么。

        青很郁闷,先生很清楚她小时候被父母送去亲戚家养大,和父母之间一直都很疏远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竟然还能说出这样的话,真的很气人,越是最亲近的人越诛心。

        自己没错却很心堵,对方还莫名其妙地生气,百思不得其解哪里出了问题。

      我建议和青一起做个角色扮演的游戏,青来演她先生的角色,我来演青的角色。

                        场景一

青先生:我从来没有见到像你妈这样的人,竟然从来不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打电话,对你一点感情都没有……

青:我也从来没有和我妈打过电话呀,你不是一直都知道我小时候是在我亲戚家养大的,你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一点都不顾虑我的感受……

青先生不耐烦的嘟囔道:说了你也不懂,懒得和你说。

青一头雾水,无奈又委屈。

                        场景二

青先生:我从来没有见到像你妈这样的人,竟然从来不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打电话,对你一点感情都没有……

青:亲爱的,你说的没错,我妈的确对我没有感情,也从来不主动打给我电话,我能感受到你为我感到委屈和不平,谢谢你把我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这么多年你一直关爱我呵护我,胜过我的亲生父母,有你我真的很幸运,你对我很重要……

        当替青表达完这些,她的眼里闪烁着泪花,有几分哽咽:“思睿姐,谢谢你,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可我根本想不到这些,当我先生对我说什么的时候,我习惯性去解释,去反驳,我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该怎么办呢?”

        当一个人在向他人倾诉,抱怨甚至责备时,TA的内在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期待,只有你感受到并表达出来,对方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尊重,接纳和爱的。

        曾经我和青一样,当别人对自己表达某观点和想法时,习惯性解释,辩驳,继而感受到委屈和愤怒,越来越陷入消极负能量的无力感。付出那么多,他人丝毫看不到,感受不到,得不到丝毫的理解和尊重,浑身都散发着沮丧和怨气,很没劲。

        如何才能感受他人言语背后的实质性需求进行有效表达沟通呢?

        首先,可尝试给自己规划一项喜欢并适合自己的运动。在每个细微的动作中,专注和用心身体的的感受,把精力和时间放在自己的身上,专注于当下,感知自己的身体,身心得以深度链接。

        其次,记录自己每天的情绪波动变化。心理学家把辨别自己情绪或他人情绪的能力叫做情绪颗粒度,情绪颗粒度越细说明辨别情绪的能力越强,情绪颗粒度越粗说明辨别情绪的能力越差。

      然后,坚持写丰盛日记。对已发生或正发生的事情的文字梳理过程是重新审视,反省和内化的过程,看见并表达出来是一种身心的疗愈,也开启了真正意义上调整自己的信念,刻意记录每天心怀感恩的人和事,不断刺激对于当下幸福和美好的感知能力。

      当我们允许自己做自己,才能允许他人做他自己;当我们拥有爱自己的能力,才能懂得如何爱别人;当我们拥有感知自己情绪的能力,才能更好感知他人的情绪变化和需求,才能具备更好的同理和共情能力。

      当我们真正的开始做自己,不再紧绷,不再刻意,松弛而自然,宁静而平和,温柔而谦卑,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