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框架的栗子

2016-01-06  本文已影响82人  鲁_锋

——精读《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P22-57

昨天我刚了解思考框架对有效阅读的重要性,但仍然对何谓思考框架不甚了解,今天就看到秋叶老师的两个现成的思考框架,如同醍醐灌顶,原来如斯!

框架1:

1.介绍作者

2.分享精彩片段

3.总结本书的价值

框架2:

1.列出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

2.作者看到目前社会存在的状况如何

3.作者认为此问题存在的原因为何

4.作者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5.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解决?

其实思考框架并不深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框架,比如很常见2W1H:

What:这是什么?

Why:为什么这样?

How:如何处理?

只是各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的思考框架,常常过于简单,而且不适合于不熟悉的领域。

因此在进入不熟悉领域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该领域成熟的思维框架,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知识,形成知识框架,进而成为一个系统。

我之前的思维框架大多只是2W1H,甚至为了尽快达成目标,直接看How。

这是相当功利的做法,而且并不有效。因为在脱离了理论基础的行为,即便是很好的方法,也很难坚持应用下去。而且不了解理论架构,是无法转化成自己的逻辑,因此永远是作者的方法,并不适合我自己。

对我来说,目前可以先采用秋叶老师的思维框架,并更多学习,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框架。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本文也是按照秋叶老师的拆书框架写的:

1.背景介绍(或有针对性的简介,或对书的整体感觉、引出某个好观点)

2.知识点介绍:摘录、分析、启发

3.知识点应用:分析自己的案例

4.总结反思:作者和自己

最后,总结一下这本书的结构。

这本书很有趣,序篇把干货全部讲完了。

中间部分都是拆书,都是栗子。

最后几章是关于柳比歇夫的学习笔记。我已经在09.一个最重要的前提 分享过了。

对,就像一个栗子三明治!

我计划以后每天学习一章拆书,如果有收获再在这里分享。

附送一张秋叶读书法导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