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宪《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对于我们而言,那是一个最好的年

2025-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逍遥未遂

翻开张立宪的《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仿佛推开一扇尘封的记忆之门,那个被无数人神话、也被更多人误读的时代,一下子有了温度与呼吸。他笔下的八十年代,最动人的不是诗歌、摇滚或者思想热潮本身,而是那种“被允许”的状态。那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人类实验室”——那里允许天真,也容纳反思,崇尚理想,也从不拒绝歧路。人们不仅可以向往崇高,也可以坦然平凡;可以激烈争辩,也可以沉默发呆。这种自由不是谁赐予的恩惠,而是一个刚刚解冻的社会自然流露的生机。在那个年代,“不读书”居然也能成为一种正当的选择——这并非鼓励无知,而是象征着人终于可以从宏大的叙事中转身,理直气壮地经营属于自己的微小悲欢。

八十年代之所以令人怀念,并非因为那时人人都高尚、都深刻,而是因为它第一次将“说不”的权利和“走弯路”的自由郑重地交还给了个体。在那个启蒙与混乱并存、诗歌与摇滚共响的年代,人生不再是单行道,成功不必被统一定义,颓废也可以是一种正当的生活实验。这种自由并非毫无代价,它伴随着迷茫、怀疑甚至痛苦,但也正因如此,八十年代才显得如此真实而动人。它不是乌托邦,而是一个允许人试错、容得下野蛮生长的精神原野。而在今天这个被算法和效率统治的时代,我们越发渴望那种“可以毫无意义地度过一段时光”的奢侈。

今天我们再回望那个年代,会发现它真正令人怀念的,不是某本书、某首歌,而是那种“尚未被标准答案绑架”的天真。没有刷屏的热搜、没有焦虑的内卷,人们相信未来是一张可自由涂抹的白纸。所以,这本书与其说在怀念八十年代,不如说是在提醒我们:每个时代最好的部分,从来不是它有多完美,而是它是否容得下更多活法。那个年代早已落幕,但它点亮的自由之火,至今仍在所有不甘被定义的人生中闪烁。

原文摘录:

那是一个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们需要诗而诗歌也可以被大声朗诵的年代,那是一个渴望冒险而社会也为你提供变化可能的年代…… 对于我们而言,那是一个最好的年代。

可以不读书,从更深的意义上说,绝对是一个时代的进步,也是八十年代真正的魅力——你可以被允许进行相反方向的选择了。 是的,我可以热爱读书,也应该可以不读书;我可以说“是”,也应该可以说“不”;我最好是走直路,但也可以走弯路;我应该认真地过每一分钟;但也可以度过一段毫无意义的时光;我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但如果碌碌无为过一辈子的话,也犯不着觉得对不起谁。

全世界有六十多亿人,却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你是那么的好。宝贝,如果你在我身边,我会为你歌唱。但是,没有了你,生命的路就显得太长了些。

曾经有一些书摆在我的面前,我居然很珍惜,等到读过之后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能够给我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说:'去你的'。

你曾经那么年轻过,年轻得连自己都羡慕;你曾经那么傻过,傻得只有跟那些一起傻过的人才好意思提起。

一个人先期储存的见识往往会成为后来吸收新东西的障碍,这玩意儿叫功能性文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