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是学会记录时间——我的时间管理表格(1)
时间管理听起来高大上,其实也没有那么难。第一步要做的,是记录时间花销。可别小看了时间记录,做好这件事,带来的好处是无穷的。
时间记录的好处
首先,看看时间都去哪了。记录了才发现,时间的浪费触目惊心,效率的低下惨不忍睹。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原因在哪,一目了然:聊天2个小时,刷微信2个小时等等。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让自己脸红害臊。想进步的人,应该会有所行动了。
其次,记录本身就是一种警醒。经常会有这种情况,记录的时候绞尽脑汁,“天哪,我三个小时前做了什么?完全想不起来”。根据我的经验不客气的说,要么是浑浑噩噩,虚度时间,要么,是虚度时间,浑浑噩噩。这个时候,聪明人能够奋起,把握当下的时间,尽量去弥补之前的浪费。
再次,记录时间的同时也完成了记事。时间是用事情填满的,时间记录就是一部详细的每日流水账。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很快的查到过去的某天做了什么,这是一项超过大多数人的能力。
最后,记录是提升效率的基础。有了关于自己时间花费的“大数据”,一段时间后(每周或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浪费时间的问题,查找效率低下的原因,逐步改变对时间的态度,增加使用时间的效率。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时间记录的分类
时间记录法有分时段记录和分事项记录两大类。每一类又可以分为全天记录和部分记录。
部分记录只关注重要的事情,比如工作日志,只记录工作的情况。全天记录针对全天所有事项进行记录,比如《奇特的一生》一书的主人公柳比歇夫,他的记录法是分事项全天记录,举例如下。
5:08-6:10 起床、收拾、洗漱
6:10-7:00 打车去机场、KFC
7:10-8:05 换票、安检、候机、上机
8:09-12:50 读书2小时、休息55分钟、电影50分钟
……
这么记录的好处是时间花费非常精确,准确到分钟级别。缺点就是每次事件转换的时候都要记录,给习惯养成造成困难,同时也花费很多时间在记录上。
现在的大部分时间管理类App都属于分事项全天记录,典型如爱今天,每次开始一件事要点击开始按钮,结束的时候还要点结束,在选择下一件事的类型,重复开始和结束。我坚持使用过几天,经常忘记按开关,回想的时候超级费脑,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方法。
我的时间记录表
针对自己常用电脑的习惯,在朋友的启发下自制了EXCEL表格,选择了分时段全天记录的方法,方便了记录时间,从2月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
这么记录的好处是不繁琐,适合养成时间记录的习惯,同时根据事情的类别配上不同颜色,方便统计,能够大大节省时间。缺点也很明显,事项的开始和结束不可能正好是整点或整半点,所以这样记录不精确,有误差。但是对于没有开始时间管理和记录习惯的人,这点误差和浪费的时间相比,可谓九牛一毛。
下面结合表格,介绍我的时间记录法。
表格截图1,比例有缩小整个表格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左上部分是时间段,右上部分是日常记录,右下部分是日常统计,左下部分是每月目标和统计。
一、左上时间段
以半个小时为单位将全天分为48个单位。为什么按照半个小时来分?因为半个小时正好能匹配番茄工作法。一个小时显然可以做的事情太多,而15分钟分的太细,对于记录来说太繁琐,时间长就记不清了。
二、右上日常记录
日常记录是表格的主体,是记录的输入部分。
最上部是日期,黄色为工作日,绿色为休息日。下面表格部分与左侧时间段对应,根据事项随时填充。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事项的分类,具体类别见左下部的统计,即下表。
表格截图2这八个分类,睡觉和工作不需要解释。日常主要是指吃饭、洗漱、路上等必须花费的事情;重点指一段时间内投入巨大时间的有助于自我提升的事情,如资格考试的复习、主题阅读、外语学习等;进步指有助于自我提升的事情,多为日常积累和习惯类,如听得到音频扩展视野、日常背单词、健身、写作、读书、计划、记录、总结等;休闲指的是有助于放松的事情,如看电影、看电视剧、看球赛、玩游戏、打牌等;社交指的是聚餐、聊天等事情;浪费就是除了其他七类,无目的的上网、刷朋友圈、刷微博或是记不得做什么,都归入浪费。
三、右下日常统计
表格截图3根据右上部的记录,将每日时间使用情况,按照八个分类统计填入表格(这部分目前还在手动填写,应该可以通过公式优化为自动)。最下面一行是有效时间,即“工作”、“重点”和“进步”的时间花费之和占全天总时间(48个番茄钟)的比重。这个指标是对一天效率的客观评价。
四、左下每月目标和统计
表格截图4这是整个表的精华所在,可以说,每天每时每刻记录时间的直接目的,就为了得到这个数据。
每个月,通过分别对比目标数据和上个月的数据,分析本月的时间使用情况,特别是针对不足的地方,要分析原因,制定改进的方法,确立新一个月的目标。可详见我的每月总结:
我的时间管理经验
通过8个月的记录,5个月的总结,我的效率有了很大提升,这种提升,都是列出问题,再从分析中一点点找出的办法,或是思想上的转变,或是行动上的主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睡觉时间不要压缩,也不要过长。只有充足的精力,才能保证全天的高效。通过记录,逐渐摸索出自己需要的正常睡眠时间,例如我需要15个番茄钟(即7.5个小时)。尽可能的保证每天睡眠15个番茄,如果夜晚睡眠不足,白天适当补觉。周末夜晚睡眠足,如果已经达到15个番茄,尽量避免午睡或午睡时间过长。
2、习惯早起非常重要。早晨的时间非常纯净,没有人打扰,而且大脑很放松,这个时候的记忆力和创造力最佳。还以我自己为例,想坚持每天写作,把写作时间放到了晚上,结果要不就是有事回家晚,要不就是一天忙碌太累,脑子转不动,偶尔坐在电脑前憋半天,又导致睡得太晚,总之是无法坚持写作。通过养成早起的习惯,把写作时间放到早晨,大脑思路非常开阔,这个习惯也得以养成。
3、工作时间不能估计太少。因为我的工作性质,事情比较杂,但一般不紧急,可以自己合理安排,甚至一年大部分时间也不忙碌,所以我总是把工作时间计划的较少,想通过压缩工作时间来做一些提升自己的事情。事实证明这只是异想天开,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的时间都会比预计的长,而且总会有突发的工作,所以可以安心的把工作时间计划足了,如果能省出来最好,如果不能节省,也不会感到焦虑。
4、给重点事项留出整块时间。一般的进步事项,如背单词、读书、听得到音频等,都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的。但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资格考试的复习,需要大段的集中时间,不能碎片化。这就要求找到或挤出一整块时间,我的时间是晚上19点到21点,只要能正点回家,都要保证这个时间投入重点事项。早起的时间也同样是整块的时间,可以很好的利用。
5、一心二用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有时候,一些事情可以同时做,比如洗漱、吃饭的时候听音频,路上的时间背单词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可以一心二用的事情,大部分都是“日常”类,千万不要在“重点”的时候还去做“进步”的事情,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丢失最宝贵的财富。
6、时间管理的水平升级。每天都看看时间记录,不知不觉就会自发的管理时间了。比如看着白色的“浪费”时间,觉得很心痛,这些时间,还不如用作娱乐玩游戏呢,白白的浪费掉太可惜了。所以,随着不断的记录,“浪费”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同样的,随着记录的深入,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窍门,你的意识也会潜移默化的提升,你的行动也会越来越利索,离梦想中的自己也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