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分场地

2021-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熊出没_2020

提个问题?

学习是不是必须要在安静的环境?

是不是没有打扰最佳?如果还能有一壶茶,外加几颗油炸花生,更是妙!

可实际呢?

不可能有,即使有,也是我们忙完工作,看完孩子,那时其实已经疲惫不堪了。

可真的时间太多的时候,人会变的很懒散,不知道干嘛或者干脆躺着休息。

虽然

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但是人天性就是喜欢安逸懒惰。

怎么办呢?

不能在舒服的情况下学习,要在稍微有点压力又有能力去解决的情况下,学是最好的。

心流状态,也是这个状态,但是那个是一种自我感觉喜悦的状态,有很强的正反馈,又有足够信心去完成。

常见的学习方法

1 社群学习未尝不是一个办法,看见别人在学,且相互之间监督,自己会觉得焦虑,自然会去加紧学,但是这是被动学,别人学什么,自己跟着学什么。

大家都说好,自己感觉似乎也好,大家都在进步,自己也似乎也在进步。

如果说要真的由被动转主动,得不断的反思自己,认清自己的状态,选择性的去学。

2 自我导向性学习,什么对我有用我就学,什么对我没用我就不学,实用性学习或者说功利性学习,这个目前是很多人用的方法。

好处就是快速提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很有效率。

坏处是

因为认知还达不到太高的层次,因为缺乏自主挑战的动力,所以有时,你看似学会了一些,其实认知能力并没有太高提升。

3 自我导向➕挑战微压力➕随处找乐趣

这个就是我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我今天学记忆编码,学演讲,我没有时间,因为到了周末,我要陪娃玩,怎么办?

我反倒觉得这是个好事,

自我导向:每天学一点,提高自己

微压力:孩子会让你分心,尤其还没上小学的娃,无时不刻的盯着你。

找乐趣:我在教他的黑板上,写上记忆编码,我黑板前教他知识,也在找找讲课的感受,简化简化再简化。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再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