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以防万一”

2020-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巧遇小王子

      “这个课题,我准备了好几天,结果没用上,这不白准备了吗?”

       “这个知识点,我背了一上午,结果没考到,哎!白复习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白准备”这三个字。仿佛是,精心做了所有准备, 这个“准备”就必须得用得上,否则“准备”就没有了意义。

      而古人却告诉我们“白准备”,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左石》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意思是,没有预先准备,没有周密的设防,那是不可以带军队的。

      《孙子兵法》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不能料定敌人会不会来攻击,但是一定要有所准备,这样他如果真的来了,也不怕。“有恃无恐”的前提,得要有所准备,才能胸有成竹。


      春秋时期,吴楚两国交战,两军对峙在三十里开外。大雨下了十天十夜,到了晚上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而楚国的左史倚相对大将子期说:“天气这么恶劣,吴国肯定会以为我们没有准备,一定会来偷袭;那我们就做足了准备,严阵以待,等待他来!”

      于是,大将子期开始调动兵法,连夜练兵,列好阵势,等到吴军来犯。

      果然,吴军来了。可一看吴国这样准备充足,就知道占不到丝毫的便宜,于是掉头就走。

      楚军也没有乘胜追击,因为他们也知道,吴军必定也有所防备。

      等吴军走远以后,左史倚相献计:“吴军连夜往返三十里,回到营中,将士们必定又累又饿,都急着要吃饭、要休息,防备肯定就松懈了。咱们不如急行军三十里,摸上去,打他个措手不及,必定能一股破之。”

      楚军依计行之,果然大破吴军。

      读完这则小故事,我真是拍案叫绝。连连夸赞左史倚相真是料事如神,培养出了一代史官左丘明也不足为怪了。

      但是我忽略了另一种情况。

      楚军操练将士,不眠不休,严防死守。那时,天下着大雨,万一吴军没来,将士们也必定怨声载道,军心不定,那不就白准备了吗?史书也不会把这段精彩的战争写进去,左史倚相是不是就没有那么高明了呢?

      其实我这样的想法,正是兵法中所反对的。

“宁使我有虚防,无使彼得实尝。”

      宁可我白准备,也不能因敌军万一来了,让他得手。

      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准备都是“白准备”,能用得上的“准备”,几率少之又少。因为“准备”本身就是以防万一的嘛!所以,每一次有效的准备背后,都是九千九百九十九的“白准备”所成就的。

      历史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名垂青史的,都是成功了的故事,而百分之九十九,失败了的故事,都随着时间消散了。


      今年疫情,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影响,销量锐减,营业额受损,甚至是破产倒闭,尤其是餐饮业。但是有一家餐饮店却是个例外——眉州东坡。疫情期间,他们却能得到媒体关注和用户口碑,异军突起,成为餐饮界的一匹黑马。

      最大的原因就是,这家餐饮店,做了二十三年的准备,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2003年非典期间,眉州东坡就在北京,他们没有关店。那场仗打下来,他们积累了几样东西,也知道此后,必须要有所准备。

第一:防护物资的重要性。因此,武汉暴发疫情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来40万个口罩。

第二:具有超强的操作经验。能只用保鲜膜把一个普通的包房打造成一个抗病毒的餐间。

第三:队伍过硬。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武汉的武昌店依然没关门,因为武昌店的店长,曾在非典期间的北京亚运村当服务员,见过阵仗,知道怎么应对,心中有数,不会慌乱。

        作战就是那一下子,前期所有的工作,99%都是准备工作。我们总是容易看到战利品的多少,倾向于收割,而忽略了准备。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人生就在于处处设防,处处埋伏笔,不断耕耘,不断积累,不断准备。最美好的时刻,就是当机会来了的时候,你都已经准备好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