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随记--《哈利·波特》7册
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以前只看过电影片段。在12月研读会的压力下,用20天的时间读了全套7本: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哈利·波特与密室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7本近300万字,据说篇幅和“《战争与和平》+《红楼梦》”相当。
读完感觉自己阅读功力大增,读什么都不愁了!
分享一下阅读过程中的随记和感想,以及版本、多大年龄适读等问题哈。
---------------------------------随记和感想------------------------------
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第一章 大难不死的男孩,第10页,麦格教授说:
这些人永远也不会理解他的!他会成名的—一个传奇人物—如果将来有一天把今天定为哈利波特日,我一点也不会觉得奇怪—会有许多写哈利的书—我们世界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知道他的名字!
这句话真是亦真亦假,不管是在魔幻世界还是21世纪的现实世界,都是适用的。罗琳女士厉害!
第11章,魁地奇比赛,140页。
郝敏自从哈利和罗恩把她从庞大的巨怪手里救出来后,她对于违反校规便不那么在意了,这就是她变得可爱多了。
一个拘谨刻板的人,自己可能会自得其乐,但周围的人会比较痛苦。
我一直是一个这样的人,最近一个星期开始画丙烯小画,开始体验随意狂放的笔触。
那天在穿鞋子时,发现裤脚过长,需要卷进去,便随手塞了一下,不是很整齐,还露出一些白边。但我居然没有像以前那样继续整理,而是觉得随意地露出一些白边也挺好的。
这大概就是我的变化,这几年的体会是任何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都会带来性格的变化。希望我变得更随意,性格更丰富多彩吧,不要那么总是那么呆板刻意,因为呆板是艺术和创造力的大敌。
陋居的生活和女贞路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德思礼一家喜欢一切都井井有条,韦斯莱家却充满了神奇和意外。
罗恩的爸爸在“禁止滥用麻瓜物品办公室”工作,却迷上了和麻瓜有关的一切,家里堆满了麻瓜的东西,他把它们拆开,施上魔法,再重新组装起来。“如果他到我家抄查,他只好逮捕自己。”好有趣的爸爸!
“法律中有个漏洞”,结果罗恩的揭发他:你写法律的时候故意留了一个漏洞:)
第二本《哈利·波特与密室》
开始有点恐怖和惊险,看到最后,我深深地被吸引了。
和第一本一样,主要情节高潮出现在快结束时。密室出现在第16章。
和第一本相呼应的是,哈利能听得懂蛇语,所以,引发了蛇佬腔,整个故事的重要情节。
哈利一直对自己的身份,对自己应该分在哪个学院有所怀疑。
-你碰巧具有萨拉查·斯莱特林在他精心挑选学生时特别看重的许多素质。他自己的一些罕见天赋,蛇佬腔、足智多谋、意志坚强,还有某种对法律条规的蔑视。
-可是分院帽把你放在了格兰芬多,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是因为我提出不去斯莱特林……
-正是这样。表现我们真正的自我,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这比我们所具有的能力更重要。
认识自我,确认自我的身份。这是成长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三本《哈利波特和阿兹卡班囚徒》
一整本都是在紧张刺激的气氛中,一直揪着心。
研读会上,阿甲老师也说,第三本是七本中写得最好的,可以说是儿童小说的楷模样板。
第四本《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节奏又慢了下来,一直到第20章,也就是中间过半的时候,才开始紧张刺激。
494页,哈利向邓布利多和小天狼星讲述他和伏地魔斗争的经过:
对这句话印象深刻。
这让我想起母爱的力量。想起旁帝《贝托妮和她的一百二十个宝宝》的一个画面:是谁把贝托妮(妈妈)救出险境?是天底下妈妈们的妈妈。
那天午饭后,随手在书架上抽出那本《小女巫》,发现了这句: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永远不是魔法和巫术,而是母子之间无声的爱。
世事奇妙啊:)
邓布利多还提到亲人的力量,这是不是又是一个伏笔?哈利波特的姨妈一家,对他是不是还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他一再的要回到那个家?(答案见第五本647页,吼吼……)
还有,我喜欢邓布利多的冥想盆:
有时候我觉得脑子里塞了太多的思想和记忆,我相信你了解这种感觉。
这时我就使用冥想盆,把多余的思想从脑子里吸出来,倒进这个盆里,有空的时候好好看看。
你知道,在这种状态下更容易看出它们的形态和彼此之间的联系。
邓布利多从袍子里抽出魔杖,把杖尖插进他的银发里,靠近太阳穴。当他拔出魔杖时,杖尖上好像沾了一些发丝—但哈利随即发现那其实是一小缕和盆中一样的银白色物质。
时时被手机俘虏的我们,大脑经常会被过剩的信息塞得满满胀胀,真的需要这样的一个冥想盆,哈哈。
第五本《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七本中篇幅最长的一本,也是最平实的。没有紧张的情节,心理活动描写比较多。
我之所以能耐着性子读下来,是因为读之前先看了阿甲老师在邮件提到的刘绪源老师的两篇评论。刘绪源老师在《哈利·波特与汉姆莱脱》(《文心雕虎全编》)里说到J.K.罗琳的“文学野心”:她并不只想编织一点离奇的情节夺人眼球,恐怕也不会满足于成为全球女性作家首富……在第五本中,着力表现的是这位魔法少年“分裂时期”的种种特征。
因为我家也有一枚青春期娃嘛。家里有一个有个性的,在大众眼中可以称之为“顽童”的男孩,真的很考验家长。这几年来,从刘老师的书中我获得了不少力量。
对哈利来说,这又是很难熬的一天。变形课上他是表现最差的几个人之一,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练习消失咒。午饭时间他不得不放弃休息,把护树罗锅的那张草图画完。这还不算,麦格、格拉普兰和辛尼斯塔教授又给他们布置了一大堆家庭作业,他根本不可能在当天晚上完成,因为他还要到乌姆里奇那里去第二次关禁闭。更糟糕的是,……
这让我想起了腾腾的初二上学期,那时候他每天早上和下午第八节课都要去参加田径训练,各科老师纷纷投诉他完不成作业,该背的知识点背不了。而另一方面他一直在不停地违反宿舍纪律,内务扣分什么的。我想那是他最焦头烂额的一段时光。还有,为什么每个学校都有罚抄这个惩罚,这这这真的管用吗?
第六本《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看完了最长最拖沓的第五本,本想暂告一段落,因为年底了其他事情也要赶一赶。不过一两天之后,忍不住又拿起了第六本,心里想着:相比第五本,第六本第七本还是薄一些的嘛(看,读完第五本,自信心莫名就提高了,哈哈)
陪力力做作业的一个晚上读了1/3,然后又利用中午、等待等鸡肋时间读完了第六本。
看到最后,邓布利多死的时候,我有点不太相信,以为他随时会复活。不过事后想想,也是正常的,毕竟主角是哈利波特,他总要接受自己的使命,踏上英雄的征程。
第七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元旦假期看完了第七本,魂器、死亡圣器、斯多普,一切都真相大白。从第一本到第七本,故事都安排在同一个架构里,贯穿整部的线索--魂器--到第六本的后半部分才出现,这构思够宏观、够缜密!
邓布利多对自己的认识和剖析尤为感人,意识到自己受不了权力的诱惑,选择不去做魔法部长。我觉得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是一般的人了。而哈利,在得到了三件宝贝,取得了战神死神的资格之后,选择把宝石扔掉……
当然,事先了解了大体架构,读起来确实会使阅读乐趣打不少折扣,比如整个系列对斯内普教授的刻画,他一直在“反派”与“正派”之间被拉来拉去。知道结果后再读,可以看的就是罗琳描写技法的高超啦,哈哈。
所以,对于小说来说,最完美的阅读方式就像《成为作家》里所建议的:小说应该读两遍,第一遍是为了享受,第二遍是为了分析。
---------------------------------关于版本、适读年龄等------------------------------
1. 适合多大的孩子读?
我觉得可以五年级以后再读,第一本里的哈利·波特11岁,然后每本升一级,长大一岁。
2. 买哪个版本?娃还小,要不要囤一套?
目前只有一个译本,马爱农马爱新两姐妹翻译的,人民文学出版社。
让人产生困惑的是第一本的译者“苏农”,其实是因为曹苏玲和马爱农各翻译了一部分,出版社就用两人名字各取一字作为笔名。
3. 书和电影,先看哪一个?
一般文学作品和电影,我觉得先看书比较好。
但对于接触奇幻作品不多的孩子来说,先看一两部电影再看书,可能更容易接受。
4. 哈利·波特和纳尼亚传奇怎么选?
就渊源来说,先读《纳尼亚传奇》比较合适。
特别是11岁以下的小娃,先读了《纳尼亚传奇》吧。(下次写写这套。)
七本《哈利·波特》和七本《纳尼亚传奇》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