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
与隔壁老王闲聊,老王说,自古帝王开彊拓土,希望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大,这个能理解,可屁民们连自己村都出不去,也希望自己所在国家的疆土越来越大,还会为少掉一块而心疼?
近来似乎有一部电视剧,名为大秦赋,看过的人分成两个阵营相互叫骂。
有人说,正是秦始皇灭六国,并扫平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天下一统,才有了如今中华的泱泱大国,对中华居功至伟。至于杀人盈野,以及焚书坑儒以愚民,不过是消弥战争走向和平的种种手段。
听起来,像是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人民应放弃一切思考,以始皇帝的意志为己任,心甘情愿地为暴政所奴役,于是,天下自然太平。
自以为奴才的人,在为君王达成意愿之后可以获得极大的荣誉感,尽管很多时候除荣誉之外别无所得。
孟德斯鸠曾经阐述过这个问题,他说,维持帝国稳定的最大因素,是臣民的荣誉感。
国语,越语下篇有云,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这句话到了大清朝稍微有变化,乃称,为人奴才者,主忧奴劳,主辱奴死。
如此一来,主子打赢了仗,争得了地盘,做奴才的与有荣焉,便十分使人容易理解。
猪圈里有一种规律,由于长期豢养后的家猪相较其他动物更愚蠢也更不会思考,它们对猪圈的扩大,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因猪群壮大后的热闹感到兴奋与开心。在主人少给饲料时,从来不怨恨主人而会去撕咬同类,争先使自己吃饱。而当主人拖着别的同类出去宰杀,它们会因庆幸主人的不杀之恩而欢愉。
年份久些的猪,会把自身的仍然活着也化作一种荣誉感,当新生小猪不安份,它们甚至会替主人分忧进行管理与教训。
历史是人类的共同记忆,但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却很难形成共识。
我于是对老王讲,我以为,既便有了共识,也未必就是真理,热爱大一统的秦帝国也好,喜欢人民可以自择城邦以安居的周天子时代也罢,都是可以各自主张的。
要紧的是各人有独自的思考和见解,唯有不断挑战共识,才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