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2  本文已影响24人  马小小军

要么忙着去生,要么忙着去死,我这么匆忙到底是为了什么?    而你呢?

人,奇妙的生物 。

竟会对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感想,在每一个瞬间都有深切的感悟。

一张宣传单就那么突兀地递过来,挡住了我的去路。

我正想接,刚伸出去的手又果断缩回来

是某个公墓的宣传单。

是的,我和大多数人想的一样,不吉利!

抬头一看,是个业务员打扮的中年男子,他似乎料定我不会接一般,笑着摇了摇头,走向下一个人。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那个老人白了他一眼,头也不回地走了,边走还边咕哝着什么,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是的,他也觉得不吉利。

换句话说,他害怕死亡,他不想面对死亡。

是啊,活的好好的,谁又会想到死?谁又不怕死?

“是不是我不发给你,你就不会死了?”

宣传员问得我哑口无言。

然后便像一位智者般远去。

我站在原地,咀嚼着他刚才说的那句话,仿佛就在这一瞬间到达生命意义的深处。

击中了街头乏味的每一个人。

我们似乎一直在回避着什么。

这种回避令人不解,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我并不赞成这一做法,但我也不觉得这是在掩耳盗铃。

总之,这种情感是那么的微妙。

两个小时的《入殓师》,伴随着久石让悠扬的大提琴声,心灵慢慢就柔软了。

过程很微妙细腻。

整部电影有一种静谧的美感,缓慢的抒情意味,不轻松也不凝重。

大悟在桥上看鱼,有两尾鱼拼命的往上游游去,这时候正有一尾鱼的尸体飘到了下游。大悟对老人说:“多么悲伤啊,为了死而努力,终究是一死,不那么辛苦也可以吧。”

老人说:“是自然定理吧,他们天生就这样。”

这里大悟陷入了虚无主义,既然都要死,结局归途都是一样的,努力还有意义吗?既然生命是虚无的,生命本身有意义吗?

死亡已经既定,为什么还要活着?

但是老人回答的很轻巧,“自然定理”,“本来就是如此”。

是的,不管是努力往上游游去的鱼还是死亡,本身都是很自然的。

我们无法改变本身,那么若不能改变,难道活着就没有意义了吗?

父亲不能理解儿子想变成女人而频繁的与之争吵。

母亲在女儿死时候还是无法接受自己的女儿是一个染着红头发的不良少女。

孤独死去两周的老人。

儿子无法理解自己的母亲一心只想拆掉澡堂建公寓。

抛弃儿子的父亲,抛弃儿子的母亲……

这里反映了生活丑陋的一面。

但同时也可以看到:

父亲终于接受了孩子的性别。

儿子在母亲被焚化那刻的嚎啕大哭。

几个女儿在父亲的遗体上涂抹上了口红。

大悟在给父亲刮胡子时候流下了眼泪……

温情伴随着音乐流淌开来。

整部影片不说教,用音乐和画面来感染人。

生命存在那么多的未知。

明明活着的章鱼放生时反而死了。

前几天还活着的人,突然就死去了。

那个孤单的老人的尸体在两周后才被发现……

死亡带着普遍而不可避免的特性。

但是即使这样,我们就有权利放弃生活吗?

草野中木本拉奏提琴的容色有忧郁的神采。

每一道程序都反映出日本人一贯的谨慎严肃和精微细致。

对于逝去的人没有比这更好的尊重了。

死亡并非代表一切的终止。

好的人生是一个自省的过程。

于是才有谅解与释怀。

才有怜恤与爱。

感动是草野上徜徉的音乐,是生命的律动。

生死会继续下去,

而爱也会随着生死伴随着人的生命旅程。

这大概就是影片要告诉世人的。

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突然患了肺癌,发现时已是晚期,她死于十六岁半。

她是少女穆然。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对这位不幸的女孩充满由衷的惋惜和哀伤,然后也莫名地陷入到无尽的恐惧与不安之中,对灾难,对病魔,对死亡的恐惧,没有人会例外。

我们只是普通人,凡夫俗子,肉体凡胎,恶魔生来就惧怕死亡。

我们害怕死! 还有什么能让人面部扭曲,全身发颤?

我一直对那些舍身取义,热血忠诚的英雄崇敬膜拜,他们面对死亡的无谓,淡然,令人感动,令人悸动。

是信仰,尊严....让他们不忧不惧。

他们仍是惧怕死亡的。

我们是否认真思索过“生”与“死?”

既然怕死,谁又会去思索?

谁又敢去思索?

这二字,也足以令人为之一颤。

就连那个乐观的少女知道自己患了绝症以后,仍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她积极配合治疗,虽经过多次化疗的折磨,但扔未能阻止病情的恶化。

当她平静地接受安乐死时,心中仍是对治愈的盼望和对死亡的恐惧。

然而,当她看清死亡不可避免时,仿佛在一瞬间,她坦然了。

正如作者所说:“你的坦然之所以成为可能,一定是因为受了某个最重大决定的影响,我们一直生活在真实之中。”

5万、10万、30万。

有这么大的差别啊。

左边的是胶合板的,接下来是金属装饰两边雕刻的,最贵的是扁柏制成的。

材料和装饰不同啊。

是啊,虽然烧起来都一样,躺在里面也一样,人一辈子买的最后一样东西,是由他人决定的。

总觉得有点讽刺。

社长:“生物吃着其他生物生存下去,对吧。它们(植物)倒是不同。不想死的话,就有吃。吃的话,好吃的才行。好吃吧?好吃得让人为难。  ”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火葬师),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按下按钮)”  

翻开《荆棘鸟》的扉页时一句话映入眼帘“玫瑰与乌龟的生命,谁更美丽?”

不觉令人深思。

我们只能看到自身发光或者反光的东西,如果不发光不反光我们就看不到。

我们听到的也只是一些声波,过大过小我们都听不到。

当我们关上电视,才听见了厨房冰箱的声响。

我们专心眼前的事物,就看不到远处。

我们要心存敬畏,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食物,尊重动物。

尊重那些看的见,看不见的东西。

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所感知的一切是否真实。

如果真实,为何没有永恒,如果不真实,为何可以触摸。

我们无法避免死亡,但是我们至少还可以珍惜现在;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我们仍要对明天充满希望!

汗早已湿透掌心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