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怎样做教科研
写给中小学教师(第三版)
二: 事理随笔: 在一块儿石头里看风景
我们总会追问自己,“我们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我过得生活是有意义的吗?”…
有的时候我们百无聊赖,发现世界无意义。然而正如罗伯特·福尔姆在《我们得回到幼儿园》中所说:我们发现世界无意义的时候,正是无意义的世界需要我们赋予它意义的时候。
事理随笔,它是指某一个(些)教育事实发生开去,进行适度理性抽象,概括,提炼和升华,具有较强理论色彩或有一定理论价值的随笔。目前我们大多数教师停留于经验叙述而短于理性思考的现实面前。如果我们能够更多的关注于后者,那么我们的个人教育理解,或者群体的教育品质都大有裨益。
李政涛先生把读书人分为四类:
☞知道分子: 懂得了
☞知识分子: 了解了
☞知慧分子: 通达了
☞知行分子: 实践了
要想通达,成为知慧分子,我们就要学会在石头里看到风景。尼采说:“朴实无华的风景是为大画家而存在的,而奇特罕见的风景是为小画家而存在的。” 我们不是大画家,但是我们为朴实无华的教育风景而存在,我们努力的拥有“大画家”一般的眼力,心力与表现力。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我们需要厚积薄发的勇气。要像邓刚所说“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就必须要有点儿神经质” 这所谓的神经质就是特指一种敏感的心性。
事理随笔,书中所谈☞事 要靠发现与精选
☞理 要靠分析与提纯。由一个点辐射出许多的✨闪光点,再从诸多的闪光点中撷取最佳点——“踩点”。
如何“踩点”,要有转益多师是汝师的心态。
“迁移” 如书中所说: 类比取譬,由迩见遐。
想要有话可说,那就得肚里有货。满腹“墨水”,所以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必不可少。但愿我们能做一个饱学之士,而不是“螺丝壳里做道场”,次之“炼意”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做轻飘飘的浮萍,游离于水面。最后,“纾气” 用舒缓的语气或行文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事理随笔,愿你在你的文字里看到风景。愿你有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的精神,在“石头”里发展属于自己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