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名校校长陈钱林追求的教育本质到底是什么?

2021-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墨杨

文/石墨杨(shimoyang11)

“昨天刚种下果树苗,今天就盯着看有没有结出果实。不是孩子不争气,而是教育者心太急”——陈钱林

儿子6岁跳级,9岁上初中,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5岁成博导,26岁任中科大特任教授、攻克世界领域数学难题,陈钱林的教育做对了什么?《教育的本质》解密天才数学家陈杲成长背后的秘密!

《教育的本质》是一本实用性强、让人相见恨晚的好书,全国知名校长、“牛爸”陈钱林把自己执教30多年,做校长近20年,以及如何培养“牛娃”的经验、理念总结梳理成体系,分享给教师与父母。

在陈钱林校长看来,东方教育重学科基础,西方教育重素养基础,而他的探索,则兼顾“学科”与“儿童”。以他培养的龙凤胎“牛娃”为例,他们在东方教育模式下是优秀的,在西方教育评价体系中同样是优秀的。他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的探索,对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中国教育有着很大的启示,堪称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典范。

陈钱林既是优秀校长,又是优秀家长,这一独特身份,使他讲述的关于“教育的本质”的思想与理念,无论对教师,还是对父母,都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相应地,《教育的本质》这本书既是教师的进阶宝典,又是父母提高自我修养的上好选择。

追寻教育的本质。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学?我们的教育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做教师的,有必要思考这些原点问题。

陈钱林从事教育35年,近几年,感觉把教育看得通透。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教学的本质,是引导个性化学习。

教育从哪里来?上溯到古代,《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自古就以育人为目的。教学,古代的形式是个别教学,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陈钱林认为应该把教育“拉长”,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整个人生串起来思考;应该把教育“拓宽”,从分数和特长外的习惯、能力、情商、人格等角度思考,如此才可能更好地进行把握。什么是人最核心的素养?什么是最本真的教育?教育应该关注“人”,教育应该是心灵的触动、人格的培育、精神的成长。而健全的人格,是教育所应该追求的核心。

1994年,他的一对龙凤胎孩子出生。他就以培养其健全人格为首要任务。我借用坐标的概念来解读人格:横坐标为“人格基础”,纵坐标为“独立人格”;坐标值越大,人格就越趋于健全。对于横坐标的“人格基础”,我确立了健康、性格、习惯、情商、知识、能力、游戏、探究、志向、规则、幸福感、价值观等12项素养。这12项素养如房子的12根桩基。对于如何培育纵坐标的“独立人格”,我摸索出了“自主决定法”,常说“你觉得呢”“照你说的办”,引导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

关注了最本质的核心素养,教育就会更有魅力。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也如此。陈钱林原创的“星卡”评价,就是希望“让每一个努力的孩子轮流做英雄”。人生天地间, 每个孩子都一样尊贵。每个孩子都是其家庭100%的希望所在,我们的教育怎能放弃某位学生?

他原创的学科自主作业,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和设计作业、少做或不做教师布置的作业。他希望教师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核心素养,希望学生从选择、设计作业中,获得能力和自信心,形成“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

《教育的本质》这本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本质的探索。第二部分是教学本质的探索。我想,教师也是家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道”的层面是相通的,所以,将深受家长欢迎的家庭教育文章编进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对专业成长的思考,以及作者个人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名校长个案的回顾,希望能激发教师做名师的志向,希望有助于设计成长路径。

这是一本适合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用书。每篇文章都是深思熟虑的思想成果或经过验证的实践成果。他认同鲁迅先生“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的观点,所以,文中少有人云亦云的正确的废话。相信教师通读之后,会特别有收获。

这也是一本适合中家有0到18岁孩子家长阅读的书。入选的家庭教育文章,以及谈自学、谈育人方法的文章,对家长同样会有所启迪。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