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受蕴”指的是什么】

2018-07-28  本文已影响69人  桃夭夭逃夭夭
图片来自网络

“受蕴”指的是什么?

正果佛学·2天前

闻法·思慧·修行

师父,什么是“受蕴”?

「受」,指感受,领纳的意思。

乃是我们人的身心器官和外界接触时的感觉。

有关「受」的类别,我们可分为两种:身受、心受。

那什么是“身受”呢?

「身受」:意在说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对尘境所产生的感受。

可分为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感受到顺境而生起的称为乐受,乐受容易生起贪心。

感受到逆境而生起的就称为苦受,苦受容易引发瞋心。

若感受到非顺非逆而生起的就是属于不苦不乐的受,不苦不乐容易生起愚痴心。

那什么又是“心受”呢?

「心受」:即是我们意识对尘境所产生的情绪反应。

意识领纳到顺境所生起的感受,就称为喜受;

意识领纳到逆境所生起的感受,就称为忧受。

忧受与喜受是一念一念的心,心心相续而产生,并非由六根而来。

那“身受”跟“心受”有什么关系?

苦乐二受的感觉较弱,忧喜二受的感觉较强,但身、心二受也有连带的关系。

譬如,身受到热的侵袭,会感到心烦;若是受到凉风的吹拂,则会感觉愉悦,所以我们身心的感受可互相为用。

总之,凡身、心的一切感受,都可称为受蕴。

受蕴是无量无数相续不断的受心所集为一聚。

这个受心所是无量无数刹那生灭的苦、乐、舍三种感受,它们生生灭灭不已,称为受心所。

为什么佛陀要讲“受蕴”?

受蕴呢?它之所以也被列入五蕴,是因为我们的六根无时无刻都跟六尘接触,既是眼、耳、鼻、舌、身、意念念都在受的作用中。

比如你们坐在这里,屁股坐著座垫就有受了;皮肤接触空气,空气热一点,冷一点你都在受;耳朵听我讲话,从扩音机里发出来的声音,你也在受;眼睛看投影机所放射出来的灯光,你也在那儿感受。

当时的眼睛与耳朵都在受苦、受乐,所以我们的六根无时无刻都在受苦、受乐当中,它的作用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们一觉醒来就在感受,甚至在睡梦中也是如此。因为凡夫对这个受的作用不知不觉。

而佛陀觉悟到这个受的作用力非常强大,没有一刻停止过,只要你一知道有事情发生,心念在动,就有受在作用,这个感受很重要,故被列入五蕴之中,占著重要的位置。

“受蕴”是真实的吗?

这佛经比喻「受」如水泡,不管是乐受、苦受、不苦不乐的受,都像水泡一样无常,很快就幻灭消失,因此感受并非真实。

例如,我们坐禅盘腿会痛,之前没有盘腿并不会痛,为何盘腿就痛了呢?

仔细思惟,发现原来它处于无常变化当中,千万不能迷失本心。

因此,参禅过程,不管是身心产生轻安,或是苦受的变化,心念都应清楚不能迷失。

那如何面对“受蕴”?

我们每天的生活,是如何面对苦受、乐受、不苦不乐等感受?

当然,每个人对「苦受」的定义不同,例如,同样的一杯饮料,有的人喝了感觉好喝,有的人却觉得苦涩难喝。然而,饮料口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说,是这杯饮料的问题吗?

其实,法无善恶,人心有别啊!虽说如此,我们也不必排斥现前境,应心甘情愿的接受它,因为已由境看到心的问题。

只要转个观念,就能升华为智慧。我们亦须明白,娑婆世间是苦乐参半的,知苦才能离苦,有苦才容易想到修行!苦是修道者的逆增上缘。

反观在天道享福的众生,每天享受着快乐都来不及,哪还会有心情想修道呢?

从佛法角度,如何看待“受蕴”?

世间的一切法,都随其关系因缘条件的不同,而不断在变化。

因此,我们应以佛眼看世间,不会因身心对受所产生的变化而动摇心性,应善于观察此「受」。

不管是苦受、乐受,乃至不苦不乐的受皆不可得,因为修行目的主要是证得无漏慧。

故不应使心念停置于这三受当中,如果一味的耽着于受,不愿舍离,这将成为障碍成就无漏慧的因素。

感恩师父,佛法真的好高深,弟子从今天开始发愿要好好学习,南无阿弥陀佛。

END

<< 文章 | 摘自《佛学基础知识》、《五蕴无我禅观》

<< 主讲 | 广超法师、心培法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