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和案例的关系2018-01-26
2018-01-26 本文已影响10人
子阳_心行者
接下来的问题更有趣,为什么很多专家都有解析能力,但是他们却做不到那些技能。很多营销人谈到十万加的推文,头头是道,什么社交货币,什么转发激励,什么讲故事。
按理说,这不是已经识别出了最优模式/最优心理表征么?
在逻辑层面识别了最优的理论(请注意,优秀作品的三个特点,四个原则这种说法,它本身不是一种表征,而是一种理论),和在行为层面上以最优表征为标准不断反馈,校正自己的行为,这里面差了个【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本质上是一种感性的系统,它存在于认知系统中的模式是具象的,是存在于输出端的,它不是那种抽象的,理性而逻辑的,外显的高层面的理论知识。它是一种具体的,感性而潜意识的,内隐的输出端的经验性的知识。
而练习,就是搭建心理表征,也是利用心理表征的过程。心理表征就像连接外显逻辑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行为之间的桥梁。
练习,就是在实际的需求场景中所需要产生的行为,提前在模拟场景中发生,所以练习和学习的本质区别,学习在于理论逻辑理性外显层面的接纳知识和理论,而练习则是重于输出端的认知组织结构。通过现实/高手的反馈发现自己的行为与最优表征的差距,然后根据最优表征进行反馈,缩小这种差距。
比如,假设想要的是产生顶级营销策略的能力。最稳定的学习是靠自己的实际经验去操盘很多个营销行为。除此以外,收集案例库,在优秀的案例库中,寻找到优秀案例的模式,然后在每次的创作中,去对比这个模式。这种属于基于案例推理的学习。
联想到内隐知识所需要的三现的鲜活证据(现实,现场,现物),案例的意义就在于其逻辑结构存在于输出端现实端。所以,用案例来反馈的好处,优于用理论来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