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诗词闲话闲话古诗词简诗词

观宋填词123 从谢懋词可以看出 如何区别创作艳词与清丽之词

2020-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老街味道

前言

今天介绍的是一位没有太大名气的词人:谢懋。

谢懋(1116-1189)字勉仲,号静寄居士,洛阳(今属河南)人,生活在南北宋之间。据说工乐府,闻名于当时 。

他有《静寄居士乐章》二卷,可惜没有传下来,至今只能看到他的14首词作。

在《钦定词谱》以及在古人的词选、词话中,偶尔见到他的名字和作品,

一、 谢懋的清丽之词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南宋人。在谢懋去世40多年以后才出生。他编撰了一本词选叫做《绝妙好词》,收录了自张孝祥到仇远等132家的词人的作品。

在《绝妙好词》中,周密收录了谢懋4首代表作:《蓦山溪》、《风入松》、《浪淘沙》、《霜天晓角》。

1、《蓦山溪》

厌厌睡起,无限春情绪。柳色借轻烟,尚瘦怯、东风倦舞。海棠红皱,不奈晚来寒。帘半卷,日西沉,寂寞闲庭户。

飞云无据,化作冥蒙雨。愁里见春来,又只恐、愁催春去。惜花人老,芳草梦凄迷。题欲遍,琐窗纱,总是伤春句。

这是一首典型的佳人惜春词,上阕以描写人物为开端:厌厌睡起。后面接着第二句“无限春情绪”来写景。选择了这些意象:东风中的柳、傍晚的海棠、夕阳、小院、半卷的窗帘。

下阕前两句还是写景:云和雨。接着后面都是写人物。

欣赏古人作品,或者学习古人填词,不妨先把古人作品的脉络搞清楚,一切就简单了。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但是内容只有三部分:先写懒起的佳人、再写佳人眼中的春景、然后写佳人惜春的情绪与动作。

这首词,时间与空间是固定的,没有审核变化,比较好理解。学习这类词的创作也比较简单。定好脉络,选择意象来烘托情绪。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绝句和谢懋的蓦山溪相比,章法一样:人、景、人,只不过一个短一个长而已。

从内容上来说,这首绝句明显地写了思人,从不知愁到知愁,多了转折,篇幅虽短,内容反而更复杂一些。谢懋蓦山溪只是写惜春,惜春情绪背后的内容并没有写, 结尾的“伤春句”有些模糊的余味。

2、《风入松》

老年常忆少年狂,宿粉栖香。自怜独得东君意,有三年、窥宋东墙。笑舞落花红影,醉眠芳草斜阳。

事随春梦去悠扬,休去思量。近来眼底无姚魏,有谁更、管领年芳。换得河阳衰鬓,一帘烟雨梅黄。

这首词上下阕内容分的很清晰,上阕回忆,下阕写眼前事。是一首今昔对比、怜惜光阴流逝的词作。

老年常忆少年狂,宿粉栖香。可以和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对比: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不过蒋捷《虞美人·听雨》的上阕,就把谢懋《风入松》的整首词都写完了: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蒋捷这首词是老街最喜爱的宋词之一。

再回到谢懋的《风入松》,这首词明白几个典故,就不需要再解释了。

窥宋东墙,宋玉自夸有邻居妹妹爬墙偷看自己三年,典出《登徒子好色赋》 。笑舞、醉眠二句,以写景暗喻自己的风流韵事。

姚魏,指牡丹花,或者名贵的花卉。出自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眼底无姚魏,这里可以理解为,如今没有“窥宋东墙”的艳遇和资本了。

为什么呢?因为:换得河阳衰鬓,意思是我老了,不再有少年的风流。河阳即河阳县令潘岳,他在《秋兴赋》序写到:

“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结语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烟雨梅黄,正是春天逝去以后,因此会理解下阕换头处的“春梦去悠扬”。此处谢懋用景语收极妙。

沈雄评价谢懋时,曾经认为这两首词为清丽之词:

草窗所选蓦山溪、风入松,更推清丽。《古今词话》

二、《浪淘沙》的两个角度与《霜天晓角·桂花》咏物之法

除了蓦山溪、风入松,周密在《绝妙好词》中,还选了谢懋两首词,下面依次欣赏一下。

1、先看看这首《浪淘沙》:

黄道雨初干,霁霭空蟠。东风杨柳碧毵毵。燕子不归花有恨,小院春寒。

倦客亦何堪。尘满征衫。明朝野水几重山。归梦已随芳草绿,先到江南。

这首词写思乡,上下阕也很分明,上阕写初春的景色。注意选择几个主要的意象,春景很容易填写了:雨、霭、蟠、风、柳、燕、花、院。

下阕写人物,结尾用“归梦”表示思乡的情结。

上下阕用了两个“归”字,燕子不归,人也不归,只有倦客梦归而已。如果我写的花,会避开用两个“归”字。

2、《霜天晓角·桂花》的咏物之法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和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当时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这是一首咏物词,咏物词以前说过很多次了。也是有模型的,写桂花的特点,一般先写姿态: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

再写其精神:占断花中声誉,香和韵、两清洁。其精神需要与人类的精神相同,借以赋予人格的特点。

拟人的手法,在咏物诗词中是常见的修辞手段:胜绝君听说,当时来处别。

结尾处,又用拟人化的景语收: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这首词夸赞桂花如佳人:香和韵、两清洁。

三、谢懋的艳词“含情无限”

清初沈雄在《古今词话》中曾经评价谢懋说:

勉仲自号静寄居士。乐章二卷,吴坦为之序,称其片言只字,戛玉铿金,蕴藉风流,为世所贵。其惜别武陵春、行乐风流子,又其词之含情无限者。

上面欣赏了4收被收录到《绝妙好词》中的作品。下面再看看《古今词话》中提到的另外两首词。

1、《武陵春 惜别》

门掩东风人去后,愁损燕莺心。一朵梅花淡有春,粉黛不忺匀。

我亦青楼成倦客,风月强追寻。莫把恩情做弄成,容易学行云。

沈雄提到这两首词时,评价为“含情无限”。《武陵春 惜别》需要注意的是,上下两阕选了两个角度。

上阕是女子的角度,男子离开以后,女子“愁损燕莺心”,以至于“粉黛不忺xiān匀”。不忺,不高兴,与温庭筠“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意思差不多。

下阕是男子的角度,我离开以后,虽然“风月强追寻”,但是再也找不到当时的感觉了。结语是叹息异地恋的痛苦,男子如行云,无奈漂泊;女子如梅花,无法跟随行云,所以无心装扮,。

​2、《风流子 行乐》

少年多行乐,方豪健、何处不嬉游。记情逐艳波,暖香斜径,醉摇鞭影,扑絮青楼。难忘是,笑歌偏婉娩,乡号得温柔。娇雨娱云,旋宽衣带,剩风残月,都在眉头。

一成憔悴损,人惊怪,空自引镜堪羞。谁念短封难托,征雁虚浮。念夜寒灯火,懒寻前梦,满窗风雨,供断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却悔风流。

细细读完《风流子 行乐》,可以和《蓦山溪》对比一下。《蓦山溪》被称作清丽,没有《风流子》中“娇雨娱云,旋宽衣带”这些艳丽之词,因此沈雄委婉地评价《风流子》为“含情无限”。

这首词上阕写年少时四处‘嬉游"的旧事,描绘的笔墨较多。下阕写分手以后的相思,人已憔悴,但是音书已断。不过诗人对于年少时候的风流,表达一些悔意,是辜负了对方,还是因为到处留情的后悔呢?留给读者自己去揣摩吧。

笑歌偏婉娩,乡号得温柔。用了秦观的《长相思慢》中的句子: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

这首词如果放入柳永的艳词中,不太容易被分辨出来。

四、艳词与清丽之词的区别

古人的写男女感情的词时,有清丽之词,有艳情之词。

苏轼曾经批评过秦观,说他怎么开始学柳永的词风呢,秦观不服气,苏轼举了一个例子:

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东坡曰: ‘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少游曰:‘某虽无学,亦不如是。’东坡曰:‘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高斋词话》

销魂当此际,是艳语吗?看看后面的内容: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这首词是秦观的代表作,《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苏轼也不是说秦观整首词都学柳永的艳语,只不过下阕换头的几句确实有一点“柳七风味”: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秦观之所以被苏轼揶揄,就是因为这两句写的有些露骨: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苏轼甚至都不好意思说这两句,而是提到前面的“销魂,当此际”。

想一下,假如我们今天填词,把这种语言写进去,是什么效果。

除此以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艳语了。

秦观这首词是宋人婉约词中的巅峰之作,中间穿插了男女的情感,其实主要写的是其羁旅情怀。

“青楼薄幸”出自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无论杜牧还是秦观,都是用男女之情,暗喻其宦途的失意。

结束语

从上面几首的词对比可以看出,谢懋词也以婉约为主。婉约词中,除了羁旅之词,更多的是男女情感内容。

在这类婉约词中,还可以比较一下南北朝“宫体诗”的特点,过于露骨的词语往往被联想到风月之地的男欢女爱。这个不怪苏轼也不怪读者,需要作者在选择意象与叙事时尽量避免即可。

结束时,依照惯例填词一首为作业,《蓦山溪》

闲愁多少,一枕伤春绪。玉笛暗飞声,窗畔柳、参差欲舞。落红数点,误入绣帘来,朱弦绝,酒樽空,燕子窥门户。

眉山不扫,寂寞廉纤雨。残梦恼黄莺,惹愁来、不催愁去。青衫事业,别恨总无涯,回文锦,白头吟,泪染相思句。

◎○⊙●,◎●○○▲。◎◎●○○,◎⊙◎、⊙○◎▲。⊙○◎●,⊙●●○○,◎◎◎,◎⊙⊙,◎●○○▲。

⊙○◎●,◎●○○▲。◎●●○○,◎⊙⊙、⊙○◎▲。⊙○◎●,⊙●●○○,⊙⊙◎,●○○,◎●○○▲。

@老街味道

什么是出韵、兼韵、孤雁出群、孤雁入群、葫芦韵、辘轳韵?

可怜飞燕倚新妆,是高力士挑拨离间?还是李白确实讽刺杨贵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