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那片花园接受每一颗种子
“每朵花盛开的方式不同,如是而已。可以不懂,但请不要伤害。”
比中秋先到来的,是教师节。在各大店铺推出感谢师恩特惠套餐之际,有一对名气挺大的师徒,却掀起了一阵并不愉快的波澜。不过,对于以吃瓜为乐的群众而言,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让这撼人心魄的撕逼来的更猛烈些吧。
除了极端年份的暴力迫害之外,中国人一直秉承着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载于西周《太公家教》,距今已有三千余年,仍被世人奉为经典代代传诵。
所谓师徒关系,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中的诠释极佳。“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相比西周时期师徒间固化的尊卑感,《师说》所阐述的理念则多了几分平等、民主。若能传道授业解惑,皆为师。如需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皆为弟子。师不必沾沾自喜,弟子亦不必唯唯连声。毕竟,孰能无惑?
老郭和小曹的恩怨情仇,孰善孰恶、孰是孰非,外人终究无法看透。只是,这一段累世的缘分,已被或含沙射影或指名道姓的叫骂给撕扯成了一块破烂的遮羞布。另一位隔壁小王的见解倒是值得细细揣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不光是说徒弟的”。
在学校度过的19载里,我遇到的老师形形色色。有的温和,有的暴躁,有的儒雅,有的粗鄙,有的兢兢业业,有的贪财好色,有的心中揣着学子前程,有的眼里只有绩效考核。更有卑劣之徒,以凌辱学生为己任,顶着园丁的光环干些毁人的勾当。
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老师比作“园丁”,难道是因为我们被称为“祖国的花朵”?每一朵花在盛开之前,都曾是一颗种子,或许祖国的园丁,并不想浇灌每一颗种子。那些看起来奇怪的、丑陋的、干瘪的种子,往往从一开始就会被无情地扔出花园,哪怕它的体内原本蕴藏着一朵倾国倾城的阆苑仙葩。
值得庆幸的是,性格倔强且时常目中无人的我,并没有遭受什么“恶毒园丁”的迫害。我的好闺蜜,则没那么幸运。那堂数学课是她人生里一场漫长的恶梦,来自班主任的刺耳斥责和来自同班同学的刺耳哄笑,狠狠地击碎了她尚且柔弱的自尊,也浇熄了她对数学课的全部热情。
在应试教育的年代,“放弃数学”意味着“她的人生轨迹将朝着更为艰难的方向延伸”。那时的她,的确不够坚强,但“我不够坚强”并不等同于“你可以来随意伤害我”。或许时至今日,那位园丁也未对她产生过丝毫愧疚。而我,也只能懊恼当时没站出来制止他。
园丁并非圣人,因见识寡浅而无力识别那些古怪的种子,亦在情理之中。不栽培不浇灌,无可厚非。倘若粗暴地给这些种子贴上“残次”标签,则只能在“误人子弟”的深重罪责中度过余生。于常人而言,也应当谨记“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有些瓜,且吃且珍惜,万万别跟着入了别人的戏。谁又敢说自己的江湖里唯有一片艳阳、绝无半点阴暗,对吧?
感谢你愿意花时间读我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