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孩子进步的,是他的底层感受、内在驱动

2024-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王_ca6e

著名主持人李小萌在畅销书《你好,小孩》分享过一对母子的故事。儿子18岁以前,那位妈妈一直都住在老家,就算家庭拮据,她也没有抛下儿子外出打工,而是一直陪着儿子上大学。每天的生活起居,她都悉心照料,还常常关注到儿子的心态变化。

高考前夕,儿子心情一度烦躁,静不下心学习,看的东西不入脑,便把腿绑在桌子腿上,逼自己看书。她回来一看,一边了解儿子这么做的缘由,一边忙着开导儿子,劝儿子别做这种傻事。每次儿子唱歌,就算跑调,她都不准别人说,为的是让儿子好好减压。

十八年来,这位妈妈一直陪在儿子身边,“照顾孩子的情绪”。逗儿子笑,让他发泄情绪,让他减压,从不说任何一句类似“妈妈以后就靠你”的丧气话。正是她时常关注到儿子的内在感受,儿子高考前状态越来越好,后来不仅上了大学,还读了研究生,留在一线城市的高校当老师。

父母教育孩子、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不是靠外力的输出,指示孩子往哪里走,该干什么。相反,父母想要把孩子从挫败感中拉出来,得给他足够的温柔和尊重,看到他的需求,满足他,孩子才可能唤醒内在的动力管理好自己、支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真正好的教育,永远都充满正向积极的力量。父母切实的关注、体贴,正确的激励和引导,才是帮助孩子拨开云雾见月明的“神手”,让他愿意克服障碍、困难,积极主动探寻成长和进步的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