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音成长励志议论文

不畏浮云遮望眼

2018-11-20  本文已影响8人  胡阿烦

与父辈聊天,谈及2014年3月27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不畏浮云遮望眼”,感慨万分。

千寻之塔,举头望而生惧,且难见尽,何登勇乎?而闻鸡鸣便可见日初之景,乃惊景奇观,亦介甫持且不畏不惧,终见之。古人表达“畏”是畏惧的畏,是有远大抱负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从大观而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在现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已经不再十分需要。习总席的讲话中表达的是中法历代领导人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不懈进行着超越集团对抗、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如今社会,正是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千寻塔,仰头不见其端,如定海神针般可立于地顶于天。突破层层浮云,登上便“身在最高层”,才可“不畏浮云遮望眼”,而想得登上千寻塔的结果,必然是需要坚持不懈。

不畏浮云遮望眼

坚持是不畏艰险!

记得小学有一篇课文《登山》,讲的是普罗宁四周都是巍峨的高山,列宁为了看日出,攀登悬崖峭壁,终见粉红色的雪与烁露莺歌。在此途中,是多么的艰险,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并且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是太阳出来时分。如此险恶,一不留神可能就没了这位十月革命的领导人。高空带给人的眩晕感以及峭壁的危险,并没有吓死列宁,甚至在已经感觉到眩晕感后,他镇定下来,放稳脚步,而不是不知怎么办,不是退缩,更不是绝望地想从峭壁上跳下去,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见到了奇观艳景。如果列宁走大道,是否赶得及见到日出?这种迎难而上,是否让列宁能够克险求真?这种坚持不懈,是否让列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生活也是这样,不经历艰难得到的美好,我们还会将其称之为美好么?只不过是理所应当的日常罢了。而经历了艰难得到的美好,会产生对比感而更加珍惜,所以其称之为美好。所以坚持到最后,才可在日出时收获喜悦,不畏艰险登顶后,浮云怎能遮望眼!

不畏浮云遮望眼

坚持是真理!

坚持不懈乃中华传统美德,出自《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古人打仗,兵心十分重要,鼓舞士兵坚持不懈,于是敌人穷途末路只能投降。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正如古人打仗,没有坚强的信念,不与敌人坚持不懈的斗争下去,怎么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难道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敌人会觉得你的懦弱而不欺负你?连敌人都不敢正视,怎么能触摸到胜利女生的手?而在坚持不懈下赢得的战斗胜利,是赢得了一名士兵的荣耀,是赢得濮州百姓的安康,更是赢得了国家的尊严与安定啊!在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亦是战场上坚持的胜利;王羲之鹅池画鹅,将鹅池之水画黑,这亦是书法史上坚持的辉煌;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暴走妈妈”陈玉蓉,为了割肝救子7个多月日行10公里暴走减肥,将此前医生判断不宜移植的重度脂肪肝奇迹走“没”了,这亦是母爱与医学史上坚持的奇迹......如此多的事例告诉我们,无论是人或者事,无论事情的大小,无论范围的边界,而坚持永远是真理!而真理岂能被浮云遮住?

不畏浮云遮望眼

坚持是信仰!

记得成龙所拍的电影《神话》中有一幕,将军孤军一人,在敌人的围殴下,战死沙场,虽说战场失败了,但那一幕震撼人心——黄沙漫天,快将整个世界吞没,唯独血与冷兵器在空中乱舞,将军屹立不倒,奋勇杀敌,怎奈不是天神下凡,无法扭转败局,而坚持到最后只剩下将长枪靠背望故里的力气,含笑离别。此乃真英雄气概呀!而造就这一壮举的就是坚持,战斗中,有下属掩护他撤退,可是他拒绝了,他不做逃兵!他要用生死告诉世人,世道变了,需要改革,需要他的坚持让更多的人崛起反抗!鲁诺亦是如此,他提出的太阳中心说违背宗教信仰,于是宁愿被烧死也不改变自己所坚持的观点,他用自己的坚持证明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而转。生死之举,悲哉叹哉,而壮士不畏生死的坚持是信仰,是对自己索坚持的认知所维护,就算生死已经不在,信仰还在,浮云怎能遮住!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