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第一次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嘉奖
人生,当你懊悔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你第一次没有把事情做的合乎你的理想。当你悲哀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你重复着犯着重复的错误。
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名字叫做《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让我又对人生充满了惊喜,充满了希望。书的宣传页这样写道:
权威门户网站突破千万阅读点击率。
世界500强企业超过百万字实践感言。
从将军、企业家到基层员工都在践行的工作理念。
打造核心能力,提升管理绩效,实现工作“零缺陷”必读,让你轻松达到成本最低,时间最省,品质最佳,利润最大化。
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开篇,作者讲了一个故事:斯芬克斯岛的石像之谜。三个探险者在经历迷宫时的三种不同的做事思维,引发出一个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套路:
确定目标——控制过程——系统预防——建立标准——团队协作——达到结果——一次做对
做正确的事是战略和目标,在确定目标的时候就要做到;正确的做事是运作与执行,是包含整个过程控制、系统预防、建立标准、团队协作、达成结果;第一次是管理效率,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第一次的思想和第一次的行动相统一,以提升管理效率。
想做对,才能想怎么才能做对,就能做对
本来就可以第一次做对,只不过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我们的态度问题。允许出现错误是造成“快乐返工”的首要元凶。为什么就不能追求“零偏差”、“零失误”呢?文中举了一个例子:俄国和土耳其之间争夺伊兹梅尔城市,久攻不下,伤亡惨重。苏洛霍夫临危受命,遵循了“确定目标——控制过程——系统预防——建立标准——团队协作——达到结果——一次做对”的成功法则,一举攻下了城市,攻破了不可战胜的神话。只因为“当我们确定一定要第一次就拿下敌人的要塞时,我们就已经找到了拿下它的方法。而且,第一次就拿下是我一生中最划算的一次买卖,我们只付出了一次的成本。”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这么奇妙:代价最小,成本最低,时间最少,效率最高。
绝招往往来自实践,也最简单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质量控制。也经常会听到“公差允许”、“偏差”等词。作者在文中的一句话让人震惊:质量控制无异于把“人死后的解剖验尸”当做天经地义的事。
通过实践和验证,作者对错误的发生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我们容忍错误的发生,因为它和我们的切身利益没有太大关系;二是我们虽然不容忍它的发生,但却默认“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是我们的人的自私天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一方面则是一种工作氛围或者文化氛围,对错误的纵容。
只有当产品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变得遥远而模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高谈阔论,奢谈什么差错率。
人的天性,越遥远越冷漠
凡是如果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墨菲
事情因人的意识而独具主观性,本来是人拿住事,却往往让事把人拿住了。
做对的标准是什么
做对即“符合要求”
做对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切忌掺加自己的意愿,自我意识太强,往往会导致自以为是,出力不讨好,还会伤害到别人。
众所周知,需要-欲望-需求,构成了现代营销的基本概念。需要是人类本能的基本组成部分,饿了要吃,冷了要穿;欲望是人类的需要经由文化和个性塑造后所采取的的形式,在本能的基础上用可满足的具体事务来描述;当用购买力来做后盾时,欲望就变成了需求,人们不断追求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其自身利益的产品。
那么“符合要求”更可以延伸为,符合需要,满足欲望,达成需求
在此之外,有一个边界需要注意:那就是“命令”,价值观、政策、制度等等。
把事情做对重在过程
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要在这个过程里一次性把所有的项目都做对,确保最终结果。
整个过程,包括规划、设计、控制、改进,都需要抱着“零缺陷”的态度去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里边有个关键词,叫事先预防。
“零缺陷”实在江河的源头和上游着眼,它更注重对事先预防的管理,强化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宏观控制。
重过程也要重结果
或者说递进关系,是在时间维度上的;或者说同等重要,是在因果关系的维度上的。
因为无论我们的过程如何,我们的成效最终是要体现在结果上的,只有结果才能给予我们工作的意义。那这个工作结果如何才能有意义,就是得到他人或者外界的信赖。
值得信赖是将结果外显为好的最好印象。
同时,还要注意好的结果,必须是好的过程造就的,才能叫好。这个过程我们只需要付出必要的符合要求的代价,必要的其他费用,而要杜绝不必要的符合要求的代价。其中包括
补救缺失、重复劳动、过时劳动、应付性劳动、其他不必要的额外劳动。
我们要把节省出来的余力使用在追求完美上
工作就像芭蕾舞,既标准又完美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对企业的“人”的要求,产品是人做出来的,品牌也是人打出来的,我们提倡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是对员工品质的基本要求,它是人品、素养和能力的综合反映。
要不出现错误,我们在思想上要抱着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在工作结果上,理性来讲只要做对即可;在人的作用上,就要追求完美,一是力求结果完美,而是力求过程不出问题的完美。人的精致会体现在产品上,使产品精致。
人没有能力值得同情,有能力没态度理应被冷落。
结论是,生而为人。我们真的可以尝试一下,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建立自己的第二天性:零缺陷。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都将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