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迷上了生豆芽
特殊时期,足不出户,朋友圈里催生了一大批大厨,有电饭锅做蛋糕面包的,有炸油条的,有做锅巴的,还有做凉皮的。那些形状各异的食物隔三差五挑逗着我的味蕾,让我时不时会有蠢蠢欲动的念头。但苦于懒惰和害怕失败两种心理的作怪,每次都是一念才起,一念又灭。亲自动手尝试做未曾做过的美食于我始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一日,朋友圈里一学生又晒出了美食的图片,我定睛一看,不仅有凉皮,还有绿豆芽。绿豆芽能算美食?我有点疑惑,又仔细读了文字方知,原来是他老婆学着做了凉皮,他不甘示弱,也get了一项新技能,那就是学会了生豆芽。
他一个大男人竟然学会了生豆芽,这个技能一定是容易学的吧,我不觉动了心。可是想想小时候母亲生绿豆芽的情景,我不禁有点泄气,因为那实在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我迷上了生豆芽记忆中一般是年关将近的时候,母亲总会用做醋的瓷缸生绿豆芽。先把温水泡过的两三碗绿豆倒进缸里,绿豆上面盖上一层湿笼布,上面再压上一块石头,最后把缸子挪到热炕头上,蒙上被子,第一步就完成了。
接下来的四五天,每天早上起来都要把缸子里的石头搬起来,往缸子里倒上一瓢清水,然后让水自动流出去。因为做醋的缸子最下面有个小口子,需要水的时候把口子塞上,不需要水的时候,把塞子拔开即可,这就使得生豆芽换水非常方便。换完水后仍然压上石头,蒙上被子。当然蒙被子是为了保持适宜的温度,压石头是为了让豆芽长得胖一点,不然就会长得又细又长,这样的豆芽不仅卖相不好看,口感也差点。
我迷上了生豆芽就这样四五天后,白白胖胖的豆芽就出缸了。这个时候母亲总要用簸箕把豆芽簸上大半天,目的是去除豆芽帽子,因为混着帽子的豆芽外观和口感都会差点。其实我觉得生豆芽最难的可能就是这一步了。
最后的一步就是把豆芽焯水,过去我一直以为这一步仅仅是为了使豆芽脱去生豆味儿,直到自己有了家,品尝过生活的艰辛之后,我才明白,焯水这一步既有去除生豆味儿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存,焯水之后的豆芽泡在凉水里保存的时间会更长。
经历过过去那种艰苦岁月的人更懂得惜物就是惜福的道理,所以老一辈人总是想方设法把暂时吃不完的食物尽最大能力妥善保存。尽管我们今天有了冰箱,我仍然觉得同样放在冰箱里焯过水的豆芽比不焯水的保存的时间会更长。
我迷上了生豆芽忆起母亲当年生豆芽的辛苦,我没费多大气力就说服自己放弃了尝试的念头。可没过两天,老公同学群里又兴起了生豆芽热。其中一个女同学甚至把每一个步骤都详细地写下来,发在了群里。老公跟我讲了步骤后,我的劲头又上来了,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尝试一下。
说干就干,老公立马去地下室翻出多年不用的烧水茶壶,按照步骤,我把一碗绿豆用温水泡了一晚上后,把它们倒进了茶壶里。接下来的五天,每天早上起来都要从壶嘴里灌入适量自来水,然后再让水顺着壶嘴流出。其中有一条温馨提示,就是在这五天里千万不能揭开壶盖。
我迷上了生豆芽前两天换水的时候,能听得到绿豆在茶壶里跟金属碰撞的声音,接下来的三天,已经听不到那种声音了,能明显感觉到茶壶沉甸甸的了。我禁不住好奇心的诱惑,总想揭开盖子看一眼,又怕不妥,可转念一想揭一下盖子能怎么着,没有科学依据呀。我最终还是没等到五天就偷偷揭开盖子看了一次,里面的情形似乎都在掌控之中,至少我可以放心地继续下去。
到了第五天,我从容地打开了壶盖,满满当当的一壶豆芽呈现在眼前,完全符合我的预想。只是当我把它们全部倒出来之后才发现,它们并没有那么完美,个别的有烂的迹象,别无解释,我窃以为是提前打开壶盖造成的结果。
我迷上了生豆芽开始学着生豆芽的时候,可以说什么都没考虑,只想着能生出来就好。结果生出来后我才发现,满满一茶壶的豆芽实在是太多了,一下子根本吃不完。而特殊时期又不能跟亲朋好友接触,不能与她们分享。我只好沿袭母亲的传统做法,把全部的豆芽焯水后,浸泡在冷水里,放在了冰箱。接下来的好长时间,我们家的餐桌上几乎每天总有一道和豆芽有关的菜,我表示很有负担。
这次生的豆芽吃完没多久,我在某APP上又看到了另一种用矿泉水瓶生豆芽的方法,看起来这种方法更加简单易操作,而且最诱人的是瓶子不大,绝对不会让吃豆芽成为一种负担。
家里人还没从吃豆芽的苦恼中挣脱出来,我又开始跃跃欲试了,期待我的又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