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孩子的脚步,在秋天里,走出思维的闭塞!
不到两岁的弟弟,跨上凳子,爬上饭桌,差点摔下,妈妈为了保护,把自己手上的饭搞撒了。因为这时,妈妈正给五岁多的哥哥喂饭。妈妈开始生气,责骂弟弟,哥哥急哭地说,弟弟不是故意的!妈妈的思维,又一次走出了闭塞。
一、孩子的宝匣
当我们的思维在闭塞的时候,
忘记了孩子就是孩子,
也许是因为自己还没吃饭,太饿了,
也许是因为还有很多计划,没有完成,
也许是因为现在已经太晚了,哥哥明天还要上学,
这所有的也许,把我们的大脑,都占满了,
但在孩子的大脑中,没有这么多也许!
_
时间一跃,
进入了九月的秋天,
它刺穿了孩子的美好假期,
把假期里的一帧帧画面,一串串歌声,储存在,
一个叫童年记忆的,宝匣里,
一个可能永远无法打开的,宝匣!
二、我的闭塞
而对于我来讲,
这一个月以来的写作,
让我的思维渐渐地走向了闭塞,
这又要继续我反对的,《双减政策针对课外辅导机构 为什么国家要做的这么干净利落呢 省略》的话题。
一天,我在群里说:
这个视频的观点是建立在官方文件的,不符合官方文件就是不符合事实,这一点可以接受吧。
朋友回答:
我看文章和视频的时候,认为对的就保存收藏,加以运用,认为错的就略过。
我们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为什么要管别人的对错。
我回答:
为何我们不能站在“认为对的就保存收藏,加以运用,认为错的就略过”,这个对面呢,尝试打破自己的认知边界,警惕那些符合自己认知的观点。
朋友回答:我怎么可能对现在认为对的,经常打问号?
没有这个习惯,太忙了。
我就疑问了,阅读或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打破自己的认知边界吗?
难道他们的学习思维跟我的不一样,是我的思维在闭塞,还是朋友的思维在闭塞?
三、孩子的脚步
昨天,不到两岁的弟弟,跨上凳子,爬上饭桌,差点摔下,妈妈为了保护,把自己手上的饭搞撒了。因为这时,妈妈正给五岁多的哥哥喂饭。妈妈开始生气,责骂弟弟,哥哥急哭地说,弟弟不是故意的!妈妈的思维,又一次走出了闭塞。
由此,让我想起了,八月里带孩子们去海边的玩耍!
在炎热的中午,
我撑着大伞,
牵着哥哥的手,
走在无边无际的海滩边上,
任由海浪顽皮地冲刷我们的双脚,
我说海浪来咯!
哥哥也说海浪来咯!
也许是因为开心,
哥哥开始用他的双脚,
渐渐往海里试探,
试探更深的水域,
我踩到了一颗鹅卵石,
滑溜溜的,
这让我想起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主人公圣地亚哥也踩到了鹅卵石,
是鹅卵石轻轻地抚摸了老人的脚底,
明明是我的脚底抚摸了滑溜溜的鹅卵石,
海明威却反着来!
也许是因为,
这位孤独又坚强,消瘦又憔悴,善良又矛盾的老人,太需要抚摸了!
四、哲人的拷问
从海明威,我又想起了罗素,
他在《西方哲学史》里这样问:
人,在天文学家眼里到底是什么?
是一小块不纯净的碳和水,无力地在一个渺小,而又微不足道的星球上爬行,是这样吗?
所谓智慧这种东西到底存不存在,还是智慧只不过是精明至极的愚蠢?
所有这些问题,科学是无法解释的 ,而神学家们却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让近现代的我们不断地审视这些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就是我今天所说的闭塞,而这些闭塞的问题,就是哲学的问题,哲学只提出和研究这些问题,不回答这些问题!
当我们的思维闭塞时,我们要像孩子那样,把它们先储存在历史的宝匣里!这时的我们,需要跟随孩子的脚步,寻找哲人的足印,品味文人的心结,这样就可以重新打通自己的闭塞,让闭塞不再是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