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忙于学习,为何自己依然平庸
在这个double长的寒假里,我的生活每天都被学习充斥着:关注了很多公众号;每天cctalk上都会提示自己订阅了什么课程;天天阅读,把阅读当作一种生命姿态;坚持每天打卡,把输出与输入结合起来,以期自己在过程中能够产生质的突变……然而,每天忙忙碌碌,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虽然感觉充实,却始终在自己成长的小圈子里转圈,无法突破出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通过今天早上读了郝晓东老师凌晨发布在公众号里的文章《比读书更重要的是什么》,心中大概有了答案。
一、缺乏高人指导
郝老师文章指出了比阅读更重要的不是知行合一,不是通过写作达到输出与输入互相影响,而是“找到高人,长期求学”,我们向高人学习,并不一定非要当面向他求学,当然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可能对方的一席话,就可以突然之间点透长期困顿我们的困惑。但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是没有这个机缘巧合能够与真正的高人面对面学习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去通读他的著作和文章,甚至以之为中心,向外辐射阅读——阅读那些研究高人的专家的理论著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和梳理高人的理念。比如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闫学老师,她已经通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几乎所有著作和文章,因此,她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理念的把握相对于我们来说,要更加准确和广博;再比如研究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陈静静博士,她专门成立了一个深度学习共同体研究院,身边有一个团队专门去研究和践行佐藤学的理论,无论从理论的把握上,还是从实践和反思上,陈静静博士都较我们更有发言权;再比如我们新网师中连续两年师从郝晓东老师的方娇艳老师和周娟老师,紧跟郝晓东老师的引导,沉潜自己,历练修行,无论在思考还是写作方面都堪称新网师学员的榜样,阅读她们的文章,也处处可见郝晓东老师的思想在活跃……通过阅读高人的著作,或者研究者们的文章,我们可以向高人学习他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思考方式以及其价值观等等核心的东西,并将其内化,以指引自己的前行。
二、浅表阅读未能改变思想
在新网师中,我们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阅读方面,很多老师与我有着同样的疑问——读过的书几乎都记不得内容了。这说明我们的阅读还流于浪漫阶段,也就是浅表阅读阶段,这种阶段下,阅读除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消遣时间的方式,并不会对我们的思想带来任何变化。即便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圈画出名言锦句,甚至把精彩的段落句子摘抄在自己的本子上,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会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再去翻看记忆呢?更何况,我们并非立志成为一名作家,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说根本没有必要。我在阅读和打卡的过程中就经常有这种感觉:明明读着非常受感动,也能激发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当自己想要结合书中的例子进行输出时,却怎么都想不起来故事中的主人翁的名字,于是不得不重新翻开书再去查找。直到有一次看到王立新老师的阅读打卡,虽是简短的一小段文字,但是一段话中却总结出了他看的内容的精华,可谓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书。从此,我便开始了不执笔不读书的阅读旅程,也并不是说要写多么长篇大论,只是在书的空白处将作者的观点或段落大意进行稍微总结,这样一来,光看自己的笔记,就可以理清作者的行文脉络,更加深了自己对于书的内容的印象。
三、缺乏明确的方向
今天早上看到新网师公众号里公布了2019年度优秀生命叙事的名单,其中马增信老师的文章题目给我的印象最深:《没有方向,一切都是逆风飞翔》。缺乏方向的努力是多么的可怕!而我,恰恰就是属于没有明确方向的努力飞翔……每样事情我都想学,每件事情我都想做到最好,无论是上学期学的王子微课中的极简教育技术,还是《静悄悄的革命》一课中的深度学习理论,直至这学期的尝试做课题、练习写文章……我的生活似乎被学习充实的满满的,而且似乎每一样只要用心就能取得一点进步。但是现在看来,这些学习之间没有丝毫的联系,也就是说,我每天都像一只无头苍蝇般乱撞,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自己未给自己确立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只知道我要学习、我要获得专业发展、我要成长……
针对以上自己出现的问题,我想大致可以从以下方向入手:先给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再去找这个方向上的高手,也就是找一个自己的人生标杆,从而围绕这个人生标杆去学习,使自己的全部力量能够聚焦于一个点上,以达到在一件事情上从普通到优秀再到卓越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