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吼叫"教育孩子(四)——再谈"
日更第35天。
昨日受好爸妈助理的邀请,給好爸妈合伙人分享了一些学习心得。
就把这分享作为今天的日更吧。
全文如下: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孩子特别乖巧、听话,懂礼貌;
也有一些孩子特别任性,磨蹭,粘人,爱哭......
都是一样出生长大的孩子,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其实,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应对,使孩子的心理营养长期不足,对孩子的内心造成了阴影,使孩子的行为有了一定的偏差。
孩子缺乏“心理营养”对于孩子的成长危害是很大的。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为孩子补充健康、快乐成长的必需的心理“营养”
首先:我们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大人尚且不能完美,何况孩子。
最“完美”的父母,就是接受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和孩子一起面对成长的烦恼,一起应对生活的起起落落,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慢慢帮他改掉不完美的部分。
但是,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并不代表不帮助孩子改正缺点。
如果孩子有了错误,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如果孩子的错误,家长也全盘接受的话,那是家长不负责任,放任自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死囚犯临死之前给他妈妈最后一个请求,再喝妈妈一口奶,但是,他不是真的要喝奶,他一口咬掉了他妈妈的乳头。
他对妈妈说,他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因为妈妈给他喝了毒奶,不是鸡汤,是有毒的汤。
他说,当他第一次偷拿别人的东西回家的时候,妈妈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夸他能干,有本事,……等等这样违背道德,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他妈妈没有给他指出来,反而支持他继续,所以,才有了他今天的死刑。
当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那个犯人的话也不是原话,但大概就这意思吧
所以我们要无条件的接受孩子,是指心理上接纳他。
不管他犯了多大的错误,他都是我们的孩子,在情感上是我们相亲相爱的孩子,而不是无条件的接受他的错误。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在情感上接纳他的同时,要帮助他改正错误,改正缺点,这是必须的。
这样,孩子在一个充满安全的、被充分尊重的环境中长大,吸收到了足够的心理营养,他才可能顺利成长,不害怕分离,不怀疑自己,才会拥有自信,才会相信自己始终值得被爱并拥有爱的能力。
第2:生命至重
一个月以前,在我所在的县城里,有两个花季少女从13楼一跃而下,香消玉殉。
我们不知道她们的妈妈会有如何的心痛,想必是撕裂般的疼痛吧。
所以,我一直以来,坚持的一点就是,当孩子有独立的意识的时候,就要让孩子感受生命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让孩子生活在正能量之中,不要让孩子的周围充斥太多的负能量。
还要让孩子明白人之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意损伤,那样父母会难过的。
所以我也认为我国国学源远流长,小孩是可以学学的。
我国古人总结了太过的心理营养,丢了太可惜。
所以,我也非常推崇群里面老虎老师的国学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有时会让孩子跟陌生人问好,有些还会让抱抱陌生人或者亲亲我们并不熟悉的叔叔阿姨。很多家长不知道,这为孩子的安全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这些举动会让孩子理解为“身体不是我自己的”。
让孩子从小明白“身体是自己的”,非常重要。要教育孩子,身体被衣服遮住的部分是不能让别人看,不能让别人摸的。
这样,在面对一些对他们有伤害的举动的时候,他们才会勇敢地说“不”。
在被伤害之后才会及时告诉家长,避免伤害的加重。
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是好人,但我们可以让孩子更加珍视自己。
所以,给孩子的安全,就是告诉孩子“身体是自己的”,对陌生人要保持警惕。还要告诉孩子生命不仅是你自己的,还是家长的,是父母的,任何对孩子身体的损伤,父母都是会心痛的。
第3个营养:足够的安全感
孩童时期的安全感,将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坚定平和,遇事不惊慌失措,能较好地融入与同伴的交往关系,能现实、理智地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会情绪波动大、胆小怕事、自闭、孤僻、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等人格倾向。
爸妈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对孩子动辄大声斥责、把自己的辛苦和委屈发泄到孩子身上、挖苦讽刺自己的孩子、在别人面前故意强调孩子的不足……这些做法都很容易毁掉孩子的安全感。
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拥有一个温馨宽松的生长环境。
这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他饿了有的吃,冷了有的穿,还有父母给予的充分的亲情陪伴,孩子的安全感也会变得更加稳固。
充分的陪伴
父母哪怕再忙,每天也要至少抽出30分钟来和孩子在一起,讲故事、做游戏、手工,甚至只是聊聊天,孩子的安全感都会变得更加稳固,亲子情感也会升温,沟通更加顺畅!
容许孩子哭泣
孩子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感到委屈甚至哭泣,这时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来寻求一些安慰。不要禁止孩子哭泣,适当的哭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时排除负面情绪。
允许孩子粘你
孩子爱粘着父母,说明他感觉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他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和爱。只有最大限度地给他情感的满足,才能让他感觉到,无论遇到什么情况,爸爸妈妈都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从而获得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
第4个营养:肯定、欣赏、赞美、认同
举个例子:
“妈妈,今天老师给了我6颗五角星!”
“嗯,还不错。你们班有几个拿这么多五角星的啊?"
“还有两三个吧!”
“是谁啊?我记得某某和某某都很厉害的……”
孩子本来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认同,却不料父母总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这样的对话让满怀希望的孩子伤得体无完肤!
看到竞争激烈,父母们总是充满了焦虑,希望鞭策孩子不断进步,生怕一夸孩子就不够努力。然而,这样做只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大的依靠。父母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做一个倾听者、陪伴者和引导者。
他有优点和进步,不要吝惜您的赞扬,他有不足也不要过于苛刻,耐心引导他们走出困境,鼓励他们接受挑战,让他们快乐勇敢地长大。
第5个营养:选择的自由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买玩具,只选那个你认为孩子没有的,或者更“值”的,而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
读书,只让读那个你认为有内涵的,能够帮助学习的书籍,而不是真正吸引他的;
别家的孩子学钢琴围棋芭蕾游泳,必须给自己的孩子也报一个……
这样做,只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
你老不放心,什么事都要插手,就等于告诉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
所以,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每个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都应当拥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人生的权利,便如同在孩子心里留下了尊重、自由的种子。
父母从小就要“训练”孩子自己选择,小到从每天穿什么,吃什么,再到做事情用哪套方案。等等
要时时提醒自己:不为孩子决定、不强迫孩子接受、不代替孩子执行。
孩子成长需要的心理营养,能从小开始当然最好,但只要父母意识到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不过如果没有及时给予,就需要父母付出更多。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我是东东雨,"零吼叫"教育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