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阅读群笔记

正面管教

2020-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Baiting

不溺爱且帮助孩子发挥最大的潜能,是对孩子的尊重。正面管教倡导的是和善而坚定,并且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交给孩子。健康的自尊是孩子培养出“我能行”的信念的基础。


第1章:正面的方法~第3章

1、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有机会去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时,才能培养出来。//////我家老二2岁8个月,能丢垃圾能整理玩具,还有什么能让他做的家务活,老大4岁半,晚上做粥帮我洗米,帮忙照顾弟弟。

2、“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到了什么下次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3、“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自尊:即自己尊敬自己,自己认可自己。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很差。孩子们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结合自身的问题: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怎么让孩子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4、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

5、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


第4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1、寻求过度:只有在得到你的过度关注时我才有价值感/////当孩子寻求过度关注时,他们并不快乐,当我们不再对孩子要求过度关注给予回应,我们必须在他们合作及表现好时给予恰当的鼓励,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确立自己的价值。

2、等到孩子长到十一二岁的时候,要从这四个格子里找到他们就不那么简单了,许多做出不良行为的十几岁的孩子的错误的目的虽然也包括了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或自暴自弃,但还有其他因素掺杂其中,比如同龄人的认可比大人的认可更重要。十几岁的孩子还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个性化过程,他们正在探索脱离了父母的自己到底是谁。

3、//////2-3岁或4岁,孩子属于执拗期,宝宝执拗小对策:1)创建和谐、温馨家庭氛围,促进宝宝积极情绪和情感;2)避免正面冲突,非重要问题给些让步;3)转移目标,分散宝宝注意力;4)重要问题给些约束,不能无原则的迁就宝宝无理要求;当孩子哭闹、发脾气、愤怒时,1)不离开他,可以的话挨近孩子,拥抱、抚摸他;2)不劝他,不批评他,不教育他,这点比较难,但尽量做到;3)保持冷静,态度要温和认真;4)让他尽情的哭,因为这是孩子最直接的发泄方法;5)等他哭完后再做安抚和劝导。对宝宝多些认同和赞许,少一些禁止、责骂和处罚,让宝宝可以体会到他可以和你一起讨论事情,将来就不必再用反抗的情绪和行为强迫你让步。

4、重读第4章:“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引导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比如孩子要求抱着,不下来,甚至打扰家长的工作,针对这个问题,家长可以教给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切菜(4岁半)、叠被子、自己穿衣服、丢垃圾、洗碗、晾衣服、收玩具等,大概家长耐心2~3次后,孩子基本就能掌握,不仅缠人的时候少了,甚至还能分担家务;多告诉他们,你们长大了,要像爸爸妈妈一样承担家务,这是你们应该做的,你们很能干等等。少用命令的语气,多用平和的语气,比如,让2岁8个月的娃娃喝水,不喝,然后告诉他,喝水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决定吧,水对身体很重要,他看着大人喝,就也会喝。还有其他书上讲的小特权,比如小零食、看15分钟的电视等,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有小特权,不做,对不起没有……告诉他们享受美好是建立在努力劳动之上的。


第5章:

1、不注重后果,转而关注解决问题,家里和教室里的气氛出现了戏剧性变化。////弱化某件又某件事情的结果,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2、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的更好

3、在孩子们对某项决定的热情开始消退时,我们应该在另一次家庭会议上再次讨论。


第6章 关注于解决问题

1、传统的管教方式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让孩子做过程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2、(书118页,不经同意拿走铅笔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一种有助于他人的方式解决所发生的问题,而不是让当事人难受,建议制定好方案后,还要分工监督执行情况。问题:制定的方案怎么能有效的执行,例如存在耍赖行为?

3、今天学习了:积极的暂停和启发式问题。


第7章 有效地利用鼓励

1、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鼓励并不像“给予拥抱就不哭”例子这么简单;在冲突发生的时刻孩子并不一定能够接受鼓励。/////应用模式:家长指导建立有归属感行为——鼓励——获得归属感;家长指导建立有归属感行为:1)对于比较小的孩子,2~4岁家长和孩子一起做;2)对于4岁半的孩子,家长只需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即可,比如希望孩子学习,家长就要努力学习。

2、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把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

3、将不良行为转换为积极的方面并作出弥补。例子中妈妈说“我知道这有点儿困难,我还知道你们做完之后会感觉更好。你们是要妈妈和你俩一起去,还是你们想自己去找希伯特先生说”。

4、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

5、塔图老师和科丽的例子:先关注孩子好的方面,让孩子自己去评价自己的错误,问孩子是要自己改正还是需要帮助。

6、花时间训练孩子意味着你的用词和期盼要非常明确。父母们往往只告诉孩子自己的期盼,而不愿意费事准确地说明这些期盼如何才能达到,于是双方之间往往出现一个很大的误区。/////比如我家老二2岁8个月,你告诉他收拾玩具,他可能听不懂;如果具体一点,将哪些玩具放进箱子里,或是收拾完具这个语言表述父母要亲身示范给孩子。


第8章  班会

1、旁听老师认为当着全班的面道歉是对那个孩子是一种羞辱。主持班会的老师请旁听老师问那个孩子和班里其他孩子,当着大家的面道歉是否会让他们感到苦恼。全班都表示,这并不令他们苦恼。这里的关键是,要了解孩子就要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以我们自己的想法来揣度孩子。

2、你越少表露你的看法,孩子们就越能做到自己的思考。令人惊讶的是,孩子们常常会说出与老师如出一辙的说教性的话来,而这些话以前由老师说出来时,孩子们往往会抗拒。

3、要记住,解决问题的过程比问题的解决办法更重要。即使问题在你看来是相同的,但孩子们解决的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或者会因为他们已有的经验而使问题得到更快的解决。

4、能够找到每个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是很重要的,这能让孩子们觉得受到了认可并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这是孩子改变行为的先决条件。///////这点我很自豪的说我做的还是不错的,哈哈


第9章 家庭会议

1、在家庭会议上实行“多数票”原则,将会凸显家庭的不和。应该在家里传达一种信任的态度——你们能共同找出每一个人都尊重的解决方案。

2、不要看电视,除非有一个全家人都期待的节目。

3、孩子们非常乐意当主席,并且在四五岁之后就能做得非常出色。

4、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是一个传统,提供给孩子们的是幸福感、自豪感、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执行情况:第一次开家庭会议只有“睡眠不规律的问题,睡得越来越晚,起的越来越晚”,老大4岁7个月,老二2岁9个月,老大提议早睡早起,我们约定晚上9:30闹铃响了立马刷牙,10:00上床,前4天执行的不错,后来睡觉和起床时间又后延了,但至少我们大人的起床时间规律了,不再懒散了。今天再开一次家庭会议,在睡觉有进步的基础上,争取更规律,不过叫醒孩子起床是我一直不想试的事情,怕哭闹。


第10章  你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

1、重新翻看发现:我的生活态度取向测定为控制型和次级为取悦型很有道理,我想如果加上控制等级和取悦等级的话,我应该属于最弱级别的。

2、控制型人想要控制自己和局面以获得安全感;取悦型人会把免遭拒绝当作其行为的主旨和基础。/////符合我对待孩子一般就是,我有耐心,我就哄哄孩子允许孩子磨;我没耐心了,就希望控制孩子听我的理解我。

3、例子中的琼斯太太是控制型性格,她的改变:学着冒险问启发式问题来帮助自己和孩子探讨他们的决定导致的后果,并且在一种无条件的爱的环境中从错误中学习。她不在事事都亲自掌控,而是要孩子们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她放弃想要控制一切的欲望是,她和孩子们反而感到更多的事情处于自己控制之中了。

4、取悦型性格的人更关心孩子们怎么对待别人,而不是帮助孩子处理他们自己的感觉。


第12章 家里和教室里的爱与欢乐

1、通往爱与欢乐的道路,不仅包括要承认我们会犯错误,而且要承认我们会有有一遍又一遍地学习的机会。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寻找积极的方面:故事萝莉抽烟还对爸爸撒谎,爸爸很担心她会因此陷入抽烟、喝酒、吸毒而毁了她的一生。爸爸想责罚她,但是忍住了,决定寻找这件事的积极方面。当他走进萝莉的内心时,他理解到,孩子也许正在冥思苦相如何即坚持家里的价值观,又不脱离朋友的圈子。他还认识到,萝莉对他撒谎的唯一原因可能是因为她那么爱爸爸,不想让爸爸失望。////我处理孩子的例子:老大看中国机长,中间非常揪心的剧情期间,老二粘了我一会就走开了,老大又接着过来要求抱,抱了她像老二一样对待她,还是哼唧不停,当时心里超级烦躁,……忍着脾气假设她无辜,那背后的积极方面是什么?我试着问她,我已经像对待弟弟一样对你了,你怎么还不舒服?后来我看了一下电视:我说你是不是担心电视上飞机上的人的安全?她说是,我告诉她最后的结局是大家都平安。她情绪上就没事了。

假设无辜并寻找积极方面,虽然我第一次接触这套理论,但是我以前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其实这个可以用来对待所有的亲人。还是怀老大的春节期间,我给我老公说我想吃香蕉,他买回来的是不太好的香蕉,我有些失望,立马想了想他是不是没的选择,这个已经是他能选的最好的香蕉了,瞬间感觉幸福,避免了失望与责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