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婚姻,婚姻中的“更年期”:男人做错三件事,会逼走贤妻良母
婚姻到了中年,会是什么样子?
平淡如一杯白开水,还是和年轻时一样如胶似漆,又或者早已经看似平静却暗潮如涌。
生活中很多人惧怕中年,压力太大无法应付,比不上年轻人的干劲,好像整个人都到了瓶颈。其实,婚姻到了中年也一样,两个人的关系无法再超越,甚至有了回落的苗头,上有老下有小,需要面临的问题更多。
有些夫妻面对中年婚姻中的问题,凭借着十几年的相处经验,处理的非常得心应手。可有些夫妻面对中年婚姻中的问题,却是不会处理、不想处理的状态。
甚至有些男人觉得,反正结婚这么多年了,不管自己怎么做妻子都离不开自己。
朋友阿慧今年43岁,没有征兆的和丈夫离婚了,在我们的印象中阿慧一直都是一个贤惠体贴的妻子,家庭也很和睦,怎么人到中年差一步就到老年时,离婚了呢?
对此阿慧说:“你们看到的只是好的一面,可实际上我和丈夫早就没了感情,在他眼里他无所不能,而我只是一个“人老珠黄”的女佣一样,攀附在他身上的藤蔓吃他的用他的,离不开他也不敢离开他。我有那么差吗?不说别的,就凭他这句话,我下定决心与他离了”。
女人对丈夫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尤其是中年女人,她们的要求不过是有人与我立黄昏,有人问我粥可温。
中年女人对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阅历,不期盼丈夫能大富大贵,带着她过上多好的生活,只希望丈夫能多关心关心她。
通过阿慧的口中得知,让她决定离婚的诱因是丈夫对她生病的父亲不管不问,还说反正阿慧有弟弟,不要耽误了工作和家庭。
女人结婚之后确实不能因为贴补娘家而耽误自己的家庭,但是有些事是为人子女必须去做的,父亲生病女儿想去照顾是特殊情况。
而且几年前婆婆生病丈夫因为工作忙照顾不过来,阿慧可是请了一个月的假去照顾婆婆的,因此还错过了升职的机会。
做人是要将心比心的,阿慧觉得在丈夫的眼中根本就没有自己、没有自己的家人,和丈夫商量无果又想到自己这些年受到的委屈,于是狠狠心就离婚了。
阿慧的丈夫觉得人到中年,有了孩子,家庭和婚姻也越来越稳定,妻子离不开自己,提一些过分的要求也无所谓。
可实际上没有哪个女人是离不开男人的,之所以一直在忍受只不过是对未来还期盼。男人提出的过分要求,就如同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中年婚姻,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好好的去经营婚姻,如果真的要说离不开那也是相互的,女人离不开男人,男人也离不开女人。
那些中年离婚的男人,并没有想象中过的那么好,甚至还会孤独终老。
中年婚姻,男人不要觉得妻子离不开自己,也别把这三件事做绝:
1、 对岳父岳母不闻不问
男人有自己的父母,女人也有自己的父母,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自己的父母需要照顾,妻子的父母也需要照顾。
对于中年女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家庭,一个是自己的家庭,一个是父母的家庭,她们可以委屈自己忍受婚姻,但是不能容忍父母受到委屈。
父母是女人的逆鳞,再温顺的女人在父母受到委屈的时候也会反击。
婚姻不只是夫妻的结合,也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女人要懂得照顾公婆,男人也不能对岳父岳母不闻不问,更不能阻止妻子去关心她的父母。
2、 背叛妻子
在婚姻中,年轻的时候女人是优势方,那时候是男人捧的鲜花,期盼女人能选自己。
人到中年,随着女人的年龄越来越大,男人在事业上越来越成熟,男人成了婚姻中的优势方。
这时候有些男人觉得,家庭是靠自己养活的,妻子离开了自己一定找不到更好的,于是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做出了背叛妻子的事。
这样的男人往往不会有太好的下场,不仅妻子不会原谅他,就连父母孩子也不会原谅他。
而且背叛妻子的丈夫想要再婚也很困难,父母不会愿意他娶一个破坏别人家庭的女人进门,别的女人也对这种男人的人品不放心。
3、 处理婆媳矛盾的时候,总是委屈妻子维护母亲
有些男人在处理婆媳矛盾的时候,两头安慰,既不让母亲觉得自己“娶了媳妇忘了娘”,也不让妻子感到委屈,毫无疑问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也有些男人在处理婆媳矛盾的时候,只讲道理不论亲疏,虽然少了人情味,但也不会让妻子感到心寒。
可是还有些男人,每次都是通过委屈妻子的方式来维护母亲,觉得母亲年纪大了不容易,委屈一下妻子无所谓。
丈夫对于女人来说是依靠,如果一个男人不仅做不成女人的依靠,还让女人感到心寒,那么这样的婚姻对于女人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人到中年;
婚姻中,夫妻感情不和,时常吵架;
婚姻外,出现种种诱惑,行走在“出轨”的边缘。
中年人的婚姻,经过了轰轰烈烈的激情期,进入了“左手握右手”的平淡期,加上现实压力的冲击及“更年期”的来临,彼此看对方不顺眼,摩擦与矛盾日渐激烈。
中年婚姻中的夫妻已经不再年轻了,已经在一起过了大半辈子,何必去自寻烦恼,让将来的生活变得焦躁不安。
中年女人是有更多的耐心,但她的耐心也是有限的,孩子是女人的软肋,也是女人的依靠,当她觉得丈夫已经靠不住的时候,她可以选择更好的生活。
中年男人一定要明白,婚姻需要的是关怀和体贴,你的妻子从来都不想离不开你,想要婚姻幸福,就不要做上面的那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