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相见恨晚。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叫《摩天大楼折射出的时代病》。
里边写到了现代人常有的一些病症。例如:孤独,独处,不喜欢与人交往。而且越来越不喜欢了。
我关注的一个心理咨询师这样说:“对于现代人,一天下来尽是疲惫,虽然没有干什么体力活。人们越来越喜欢宅。因为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会担心,别人是否喜欢我,我怎么做别人才能喜欢我,活在担惊受怕之中,就是自我损耗”
别人的爱,别人的喜欢,真的能丰盈你的内心吗?
想到了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文章,是武志红写朴树的。
朴树是个另类,好像不是现代人,跟大多数人都不一样,于是翻开他的最近的采访看了一遍。
相见恨晚啊,他于我,就像一个认识了很久的知己,在我迷路很久之后善意提醒我:该回家了。
他要放松,要自由。恰巧,我也是。
这种自由不是口号,是真真切切你能感知的东西,能感觉到的,那个点到了,就是自由。没有到,就是被禁锢。别无他法,只能用心去感受。
我觉得生活就是这样,他会不断地去提醒你,你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然后回归到内心,才会获得自由。否则就是在禁锢着的。没有感觉的,很可怕。
你忘了没关系,总会回来的。但你要意识到这个确实对你很重要,否则可能一辈子也找不到。那就很苦逼的。一生漂泊。因为心在漂泊。
我后来能理解摩天大楼里面的人了,内心的空洞,想靠外物来弥补,靠食物,靠购物,靠与人乱交,谋得爱与关系,靠憋在一个小的地方寻求安全感,想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见人,都没用的。
“谁也过不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对,好不容易过上一个好像还不错的生活,像林大森夫妻,就觉得有什么要抱怨的,已经够好了。可是你看这样一场爱情,你就知道你没有活出自己。”
“林大森即使没有重逢钟美宝,他心里也是空的。”
“对啊,我真的认识很多这样的人,就是觉得吃苦吃够了,就不要再吃苦了,想要往上爬。很多人认为,到一个年龄,还没有房子、没有在公司当总管、没有生孩子、没有上什么学校,就觉得自己是loser。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没完没了的竞赛,我跟他们见面时,常常还挺庆幸,自己没有提早加入那个群体,不然早被淘汰了。这是一个没完没了的过程,等到尽头时就退休了,可真有可能不知道自己退休后要干嘛,会突然离婚也说不定。如果家还没法让自己喘口气,那状况会非常糟,长此以往会出很多问题。”
还不错的生活,不就是大多数人指的生活吗?这样的生活,离自己太远,太累。
为什么明知是错的还要义无反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