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
《外婆的道歉信》以一个小女孩的口吻和角度,描写了外婆离世前后发生的故事。文中写了一个“疯癫”的外婆,她“离经叛道”,不走寻常路,即使老了也“没有正形”,她的各种搞怪动作和行为是为了打破这个世界的条条框框,她不想被这些所谓的规则束缚,她想要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外婆将现实生活中的各个人物都搬进了童话故事,赋予他们新的角色,演绎着另一段唯美的故事。这一整个故事的构思无一不体现了外婆对爱莎深沉的爱。爱莎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外婆为了保护爱莎幼小的心灵,竭尽全力让她得到爱,她做的各种事情都是为了爱莎,以至于不惜与全世界为敌。而另一方面,外婆对人生精辟的“金句总结”又说明外婆经历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正是有过各种苦难的生活体验,才让她更加的热爱生活,珍惜生活,而不是循规蹈矩的做着各种违心的事情。
外婆给爱莎缔造了一个充满爱的童话王国,王国里的故事越神奇,构造越复杂,越能体现外婆对爱莎的浓浓爱意。童话故事里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两个亲兄弟王子为一个美丽的公主不惜反目的故事,童话故事里的唯美让人心碎,可现实却是两兄弟相争的结果让这个公主一辈子也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幸福。布里特•玛丽每时每刻都在掸着看不见的灰尘,拉平看不见的褶皱,她充当着租户协会的负责人,对邻居们过多的要求会让人烦不胜烦。表面上这是一个过于神经质的老太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她只想跟人说说话,得到别人的重视。她没有孩子,丈夫出轨,为了能和丈夫在一起,她忍受了对方几十年如一日的谎话,心甘情愿为他做着一切。当爱莎给她送信时,她一开始非常的排斥,直到某一日警察来寻找呜嘶时,布里特•玛丽不知不觉中成了爱莎的同谋,而后肯特的各种反常行为让布里特•玛丽开始觉醒,她必须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什么地方都没看过,只能站在自家阳台上吹吹风。”
故事的结尾有点中国式小说的大团圆,所有人最后都和自己、和周围的人达到了和解,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不得不提到的是作者叙述故事的手法。作者把现实生活和外婆构造的童话故事穿插描写,没有显得错乱,让人觉得突兀,反而行文流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让童话故事找到了来源依据,而又让现实世界从各种苦闷中升华为充满美好想象的城堡。
整本书最吸引人的大概就是奇特的童话故事和外婆的金句。最喜欢外婆说的有两句话,一句是“只有与众不同的人才能改变世界,平庸的人屁都改变不了。”话说的很糙,却也一语点醒了每天浑浑噩噩的我自己。习惯了随波逐流,也惯于妥协退让,只是为了和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不想让自己变得“不一样”,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失去了自我,逐渐沦为了千千万万人中一个毫不起眼、千篇一律的微尘。我没有雄心壮志企图能改变世界,但外婆教会了我要“做自己”,不用理会他人的眼光和看法,即使我们很平凡,那也是一个独特的平凡体。外婆的第二句话是“死亡最强大的力量不在于它能让人死去,而在于让留下来的人不想再活着。”这句话体现了人类的最高情感,而外婆周围的人无一例外全部中了这句话的魔咒。狼心因失去妈妈变得冷漠、孤独,每天只在晚上出门,白天则没有勇气;黑裙女人因失去儿子变得消沉,整日酗酒、唱歌;莫德因儿子变成了心智不正常的人而只能每天给自己做饼干,取名为“梦想”,她表面上是个精神正常的人,内心却是一个无助、惶恐的妈妈;包括爱莎,因外婆的突然离世而产生了各种情绪,她一度恨外婆的不辞而别,恨外婆对妈妈当年的不管不顾,诸如此类,每个人无一不在亲人的各种变故中承受着内心的挣扎、痛苦。通过爱莎的送信之旅,让他们说出了埋藏于内心深处的秘密,最终释然、放下,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不得不说,全书最感人的地方在于,外婆在年轻时救了这些邻居们的生命,让他们开始了新生活,而外婆死后的道歉信却让这些邻居们重新找到了自己,犹如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开始了他们全新的人生。这才是外婆的伟大之处。
一个人不是做了多少发明创造,抑或是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被称为伟人,从外婆身上,我看到的是,一个人有博爱,能通过自己的微小力量,去改变周围的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也是一种伟大。这大概是外婆最可爱的地方,也是我最喜欢她的地方。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如此幸运,有这样一个爱自己的外婆(亲人),愿我们自己也都能成为外婆那样的人,开开心心做自己,热情真诚待他人,即使很平凡,也要努力美好。
文/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