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中工和下工

2020-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爱学习的敏儿

《黄帝内经》里有一个对不同医生的总结:上工治神,中工平气,下工治形。

上工和中工,是从“神”和“气”的层面进行调理的。而不管是治神还是平气,都对医者提出了一基本的要求:你能不能感受到神气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感受,或是手下感知,或是针下感受,或是通过身心的直觉感受,或直接看到气的变化……这些在《黄帝内经》里叫“慧然独悟”,对病情和原因、变化,趋势和当下神气的格局了然于心。

我们去医院看病,很多时候都感叹,怎么看来看去好不了?怎么看好了这个问题新的问题又冒出来?按照上面的标准,我们现代的教育的观念和体系,基本在源头掐断了“上工”和“中工”的产生,绝大部分的医生不自觉的都归到了“下工”,只在有形的层面进行治疗,这不知道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悲哀。

我上次回老家,看到我家大哥的孩子,4岁,和我们二宝一样大,瘦瘦小小的,脸色黄黄的,吃饭胃口不太好。我妈妈说上礼拜感冒发烧,孩子连续去挂了一星期的盐水,那几天每天要去妇保院两次,上午挂两瓶,下午挂一瓶,挂得整个人都水肿起来。我听后特别的很心疼,这是什么样的医生啊,一个感冒发烧,需要挂这么多天盐水吗?貌似把这个感冒发烧压下去了,结果是伤到了孩子的脾胃,把病往里引了,回来后孩子好了几天后开始咳嗽,大人以为是又严重,其实是在排之前被药物强压下去的病,是排病反应的一种。医生不负责,父母也不懂,什么都听医生的,把调理和治理的希望都放在医生的身上,所以,孩子生病就很遭罪。

相比较而言,我们这些相信中医的人,也在学习中医的人的孩子就“幸运”了很多,像我家二宝,感冒发烧也常有,基本都是通过姜枣茶,泡脚,艾灸,按摩等等方式进行护理,每次基本两三天就恢复了。当然,我们也不是说不相信医生,或完全不信任医生,必要的时候,还是会去医院检查和找专业人士指导。但面对日常的小毛病,用自己学的护理知识就能应付,给自己多一个选择,不是更好吗。

庆幸的是,国家已经开始重视中医,把传统中医文化开始纳入小学教材,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对“传统中医”有更好的理解和传承,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上工”和“中工”出现。

敏儿读《经典中医启蒙》有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