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规则,定好位

2018-11-16  本文已影响0人  爬吧小虫子

      只有自由没有规则的环境就像一个没有树木的草原,一望无际的草原看似生机勃勃,但没有树木,即使有日月星辰,如果缺乏基本的天文常识,人们也很难辨别方向。在这种地方待的时间越长,越迷茫越恐惧。父母要给孩子树立规则或规矩,有必要给规矩进行一下分类。我们从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种是社会规则类,也就是基本的社会公德,如爱护幼小,公共场合避免大喊大叫,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买东西要排队等人们约定俗成的事情。

      第二种是学校规则类,比如遵守上下课时间,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完成,课外活动避免激烈的打闹,尊重老师等学校的各种制度。这里不仅包括幼儿园、中小学等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的学校,也包括孩子平时学习的培训机构。

      第三种是家庭规则类,每个家庭的规则尺度和广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庭自由些,比如孩子放学后可以休息会儿再写作业,但有的父母比较严格,不写完作业不能吃饭;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必须按时上床睡觉,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只要不影响第二天早上起床吃饭上学,几点睡觉看孩子的意思。

      对于前两种规则,父母的角色是规则的解释者,而非制定者。孩子不喜欢遵守其中的某条规则,父母除了要求孩子遵守之外,更有效的办法是向孩子解释这项规则制定的目的、不遵守规则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同时身体力行。比如轮流荡秋千。孩子玩了很长时间也没玩够,但是很多小朋友在旁边等着,强制把孩子抱下来,确实是遵守了玩玩具要排队的规则,但孩子记住的是我荡秋千的时候没玩高兴这件事,对于为什么要排队的道理,孩子还是不明白。所以,在要求孩子遵守荡秋千要排队之前,跟孩子讲清楚排队是为了让大家都体会到秋千的乐趣,有秩序的排队会让每个小朋友玩更长的时间。推而广之,提前和孩子沟通解释,孩子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父母虚心接纳并一起想出折中的遵守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自发遵守规则的主动性,还提高了孩子主动和父母沟通的欲望。

      对于第三种家庭规则,父母的角色是规定制定者,或者说是规定继承者。因为从广义上讲,家庭规则是家风的体现,这不仅是一两辈人习惯的养成,甚至是一个家族几十年上百年文化的积淀。相对于社会和学习的规则,家庭规则并非一成不变,父母可以根据家庭环境及孩子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夫妻双方本就来自不同的家庭,带来不同的家庭规则,在教养孩子方面出现的分歧实际上就是双方家庭规则的冲突。以哪方为主呢?首先,以科学为主,这一点毋庸置疑;其次,以主要养育人的规则为主,主要养育人的生活方式、情绪状况和言行表达从根本上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育。

      有种形象的说法叫诈尸式育儿,即爸爸(也可能是妈妈,请勿对号入座)在平时缺乏对孩子的有效陪伴和教导,但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时突然横插一脚,埋怨对方没有教育好孩子,这也是家庭规则发生冲突的表现。是否主要养育人的家庭规则孩子必须要遵守呢?回答这个问题时要做到三个尊重:尊重环境、尊重孩子、尊重主要养育人。比如吃饭时能不能看动画片这个世纪难题,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各持己见。正是因为各方对规则的不同看法让孩子看到了破坏规则有机可乘。尊重孩子,如果孩子看的动画片还有十分钟就结束,等孩子一会儿又能怎样?尊重环境,如果马上就要吃饭,吃完饭有出行计划,而孩子突然拿出平板要看动画片,怎么办?耐心的告诉孩子我们的出行计划,需要孩子怎样做,如何孩子执意要看动画片,也可以,但孩子吃饭的速度可能会比较慢,在家长都吃完饭之后,该收的收,该洗的洗。孩子可能没吃饱,既然选择了看动画片,就要承担一心不能二用的后果。不过,对孩子没有吃饱后的委屈不能假装看不到,可以告诉孩子,原来吃饱饭和看动画片在你眼里一样重要啊,如果下次你想看动画片可以提前看,看完马上吃饭。尊重主要养育人,主要养育人应该是父母,但在很多家庭可能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如果主要养育人是父母,面对长辈对孩子的宠溺,父母可以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耐心的和长辈沟通。如果主要养育人是奶奶或姥姥,这时父母一定要避免诈尸式育儿的表现。隔代养育对老人来讲是体力和脑力的双重挑战,需要年轻父母的尊重和理解。长辈往往会把养育自己孩子的遗憾投射到孙子孙女身上,然而对他们的无条件接纳在年轻父母眼中变成了无原则溺爱。不过,年轻父母也要认识到,在享受长辈替自己养育孩子的便利的同时,也一定会有相应的代价。两代人育儿理念的冲突是家庭规则不一致的表现之一,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越短,投入的精力越少,越无法接受孩子的某些不当行为,比如吃饭时看动画片。迁就是很多父母特别是妈妈对长辈帮忙带孩子的无奈之举,这也反映了妈妈在一定程度上是照顾、尊重长辈的情绪的。但迁就代表着委屈和隐忍,情绪的爆发是隐忍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妈妈意识到要重新夺回对家庭规则的掌控权。意识的萌发需要行动来助力,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采取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规则的理解,并用长辈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的树立自己的家庭规则,即尊重了自己,也尊重了主要养育人。

      跳脱出规则本身,明白自己的角色,有助于父母从更加客观的角度分析环境和孩子。无论作为社会规则和学校规则的解释者,还是家庭规则的制定者,得到孩子和家人的配合都需要有效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是尊重孩子、尊重环境、尊重主要养育人的前提,最终目的是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