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执

2018-04-02  本文已影响24人  D071_武汉_夏至幸

所有的人际弱势者,想要重建自己的人际关系,想要让自己不再承受来自别人的压力,想要让自己放松自在,本质上需要去尝试理解这样一个概念:破执。

人一旦陷入了“执着”,就不可避免的会被别人操控了。无论是对学业执着、对父母的爱执着、对自己的形象执着,只要你有过度的、好像是人生中唯一重要的存在的执着,你就必然很容易被别人控制。

任何一个“人际弱势者”,必然都是有着或隐或显的一种异常强烈的执着。

其实执着的具体对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执着本身。

或者说,所有的人际弱势者都是长期的在抱着一种“执着”的心态去生活:他在学校可能执着的是学业,工作了执着的是前途,恋爱了执着的是关系。

这种执着的原因目前尚无科学的研究和解释。但我个人倾向于的一种解释是:执着是源自早年生活中的不安全感。

因为有一种无处不在的不安全感,所以他需要无时无刻的都投注大量的经历去关注外界,以保证一切都好,以保证自身的安全,以保证外界的事物不会发展想自己不想要的结果。

所以这种执着,本质上是一种想要通过控制、令自己的周围环境更为安全的努力。

如果他周围的环境令他感觉到没有、或者将来不会按照他所预设的方向去发展,他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焦虑。这种焦虑会驱使他几乎愿意去做任何事。

对于陶崇园来说,“导师对他不满意,将来可能在他的学业发展上给他使绊子”,这样一个结果就是他完全无法接受、会令他感觉超出了自己的预设、会令他无比焦虑的。

所以为了掩盖自身的种种不安全感,他才会对导师言听计从,因为“听导师的话、不让他生气”,这就是他为了避免“导师将来给自己使绊子”这个结果所做的最能令他平息焦虑的努力。

现在我们来捋一捋这个逻辑:

因为不安全感→

想要努力去控制外界→

很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执着→

有了执着就容易被别人控制→

一旦别人威胁到他所执着的对象、他就会十分焦虑→

基于焦虑、他甚至愿意做伤害自己、让自己承受更大压力的事→

压力所带来的委屈、愤怒、痛苦最终令其崩溃

如果探究到本源,我们会发现一切的问题都在最开始的不安全感上。(不安全感在精神分析中只是一个二级词汇,但我觉得并没有必要再往下分析到什么攻击驱力和性驱力的层面,那些都太“玄学”了。)

如果是早年获得过父母很好的爱的滋养,个体就能够发展处比较好的安全感,他生活的就会很放松;

对于我们这些没有较好的原生家庭的人来说,如何处理好“不安全感”,就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努力。

怎样去努力?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安全感,适应它,承认它的存在,但是不受它的影响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不仅仅是不安全感,包括焦虑、抑郁、强迫、双相等很多的问题,本质上都可以使用这个原则来自救。

并不是只有焦虑症的人才有焦虑,而是所有人都有焦虑,只不过焦虑症的人选择让焦虑成为了他生活的主题,他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自己的焦虑。

那些心理“健康”的人,他们只是对自己那些焦虑的想法不去过多的关注,让念头来去自如,他们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实际的、具体的生活上。

同样,所有人也都有不安全感,区别只是,那些人际弱势者,将不安全感想像的无比可怕,他们从未真正去感受过自己的不安全感,就一直在不断地想方设法将不安全感排除再外。

从这个角度上如果我们再理解一下“破执”这两个字的涵义,就会发现,实际上我们一开始谈到的人际关系中的“认知定势”其实都是错误的。

认知定势的本质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思维偏误。

虽然我们前面也谈到了,从当事人的视角中,他的确千真万确的相信自己的认知定势就是真的,但我们也谈到,客观层面上,很多的认知定势都是荒谬的。

你并不是一定要考研毕业,虽然得罪了这个老师可能会影响将来的发展,但没必要为了区区学业委屈自己;

你并不是一定要无条件的服从自己的父母,在不违背良心的前提下,做个所谓的“不孝子”这是你生而为人的权力,没有任何人能够随心所欲的去支配你的人生;

你也并不是离开了这个男人就活不了了,分手的确会很痛苦,但痛苦本来就是人生中不得不去面对的最常见的风景。

上面这些话看似鸡汤,但任何一个人际弱势者只要理解并接受了这些话,他才能够解放自己。

他才能够从全神贯注的执着中跳出来,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其实所有人际关系中的压力,你想跳脱出来都并不难。只需要一句话而已:

“去他妈的!老子不干了!”

如果是以前,我可能还会再花上几千字的篇幅来解释这句脏话的意义:攻击力的外转,放弃性的尝试,对破执的意义……

但现在我并不想讲这些无意义的废话,就像任何一个“人际弱势者”身边真心为他好的那些人,苦口婆心的劝他。好像“拯救”他的痛苦,是身边这些关心他的朋友、是我的责任一样。

谁痛苦,改变就是谁自己的责任。

谁不爱自己,痛苦就是谁自找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