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听过的小故事》
习得性无助:当一个人在某件特定的事情上多次努力,反复失败,形成了“我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结果”的信念后,就容易有无助感。
内心强大的秘密,其中提到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不断地寻找成就事件。 成就事件背后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乐观 。
“乐观”这个词今天被用滥了——做人要乐观、股价空间很乐观、这个项目的收益不太乐观……连亚视都会给你说——做人嘛,最紧要的就是开心。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乐观不起来?乐观能练习吗?
要说乐观,我们先看看悲观能否练习。美国积极心理学家之父塞利格曼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发现在笼子里反复被电击的狗,多次实验后,即使笼门打开,狗也不会逃走。这是因为狗在先前的经历中,习得了“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的感觉,所以当它们终于置身于可自主选择的新环境中时,也已经放弃尝试。塞利格曼把这个现象叫做“习得性无助”。
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实验
“习得性无助”表现在人身上就是,当一个人在某件特定的事情上多次努力,反复失败,形成了“我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结果”的信念后,就容易有无助感。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除了无助可以习得,乐观同样可以习得,而且一旦学会,形成习惯,就像骑自行车,不容易忘记。乐观的秘诀,在于“解释风格”。解释风格是乐观的“事件翻译器”。
下面我用三个故事,教你三句我发明的“乐观咒”,只要熟读,经常念诵,就会乐观。
故事一:塞翁失马
塞翁丢了马,人家说,“你真倒霉”,他说:“看看再说。”结果马带来了另一匹马。
大家说:“你真幸运。”塞翁说,“看看再说”,结果他儿子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腿;大家又说:“你真倒霉”,塞翁说:“看看再说。”结果军队征兵打仗,他儿子因为残疾而逃过一死。
塞翁就是一个有习得性乐观的人——他理解糟糕的事情不会是永久的。事情永远有新的一面。这就是“永久性灾难”和“短暂性逆境”的区别。
第一句乐观咒来了,遇到不好的事,就想:“这不是常态的,过一段就会有改变,我们看看再说。”
故事二:非洲紫罗兰皇后
埃里克森在美国中部讲课,他的一个学生来找他,说,“你一定要去看看我的姑母,她的丈夫在车祸中丧生,她自己孤独地住在一个大房子里,行动不便,阴郁又固埃里克森去拜访了这个老太太,发现情况很糟糕,整个房间毫无生气,唯一让他睁大眼睛的,是窗台的几盆小花。老太太说自己行动不便,只能照顾这几盆非洲紫罗兰。
埃里克森说:“夫人,像这么珍贵的花,你每周还去教堂,很难想象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你不会把它分享给别人。这个小镇一旦有人结婚、生子,甚至有人离去,你都应该给他们送去这个珍贵的礼物。”
十年以后,埃里克森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送别我们的非洲紫罗兰皇后》,那位姑母十年内送出去2000多盆紫罗兰,成为了镇上人最热爱的人。
埃里克森也是一个习得性乐观的人,他代表了乐观的第二个核心,那就是不把“问题”和“人”混为一谈——老太太不是一个阴郁的人,她只是有一个不知道怎么样重新获得价值的问题,但是问题不等于人——当问题解决,人就会变得有价值。
这是乐观思维的第二个特点:没有毁灭性的灾难,只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二句乐观咒语教给你:“天塌不下来,你死不了,只是在……上有问题,改了就好了。”
故事三:创业失败
我的一个好朋友创业失败了,这是他第二次失败。更加糟糕的是,因为他的糟糕心情,他和女朋友也分手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在晚上聚到大排档,陪他喝酒吃串。你说,怎么安慰这样一个朋友呢?告诉他明天会更好?还是其实只要改了就好了?这么说有点儿不道义。
我想了想,对他说——其实吧,每个人的人生总有几次踩到大便的机会。我这么一说,大伙呼哧就都乐了。晚上的时候,每个人都要讲一个自己踩到大便的故事,他听完觉得,自己也还挺正常。
其实这也是私董会的功能——听完大家都这么惨,自己也觉得自己那点儿事不算什么了。这是乐观思维的第三个角度——这不是针对我个人的,而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的。
第三句乐观咒语:“这不是光是我,每个人这辈子都会遇到类似的事,要允许自己经历普通人都会经历的事。”
我很喜欢一句犹太名言——“你需要同时揣着两个真理上路,一个真理是,世界是为我创造的;另一个真理是,我只是泥巴和尘埃。”
“世界是为我创造的”和“我只是泥巴和尘埃”,你要随时揣着这两个真理,在不同时候拿出来。
这不是常态的,过一段就会有改变。
天塌不下来,只是这有问题,改了就好了。
不光是我,谁这辈子都会遇到类似的事。
这三句乐观的咒语,请经常念诵,尤其在遇到逆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