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长藻的家业与藏书

2017-06-01  本文已影响190人  道心永恒

解放前,栾城县藏书最多的要数聂家庄的聂长藻家。

聂长藻是个前清秀才,他家自明朝末年发家,延续到1947年土改止,历经三百多年的富豪史。拥有一万一千多亩土地,分散在栾城、元氏、赵县、藁城、无极、深泽等县境。这些土地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靠佃户租种。

聂长藻家喂有27头骡马、31辆大车、18挂水车、11辆细车(轿车),其中聂长藻和其母专用的两辆“飞燕”牌轿车是选用贵重的药材树——槟榔木精刻细雕而成,造价相当高昂。

他家有房屋19处,共计870多间,分布在北京市,栾城、无极、深泽等县域,以及聂家庄、北石碑、小周等村中。仅在聂家庄的房屋就占全村居民房屋的三分之一强。

他家的浮财,仅从土改时所见,有元宝、锞子1590多个,合白银四万九千两,还有铜币1500斤。他家有奇树异木制作的桌、椅、橱、柜800多件,绫罗绸缎衣、被4500余件……。

另外聂长藻和其母、小姐、公子住着一座特殊宅院一一“九湾十八卷,转向葫芦宅”(外人走入就迷失方向)。这座宅院确实与众不同,曾有“别有洞天”之称。去过的入都说大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里边设有大客厅、小客厅、东学(男生)、西学(女生)、书房、绣楼、双壁楼;大花园、小花园、花坛。春有月季、夏有牡丹、秋有金菊、冬有腊梅,一年四季鲜花不断。

在那科技落后的过去,他家就有“食品储藏室”,鲜肉、鲜菜,鲜瓜果……一年四季鲜食品不绝。春夏季节能吃上秋冬季的产物,秋冬季节能吃上春夏季的产品。生活水平之高在当时独占鳌头。

聂长藻的家业可算得上栾城县首户,然而更贵重的是他家的藏书。聂长藻把书看成无价之宝,他的书就藏在那座神秘的“转向葫芦”宅内的“双壁楼里” 。

其藏书种类齐全,天文、地理、医药卫生;工、农、商、学、兵;道、俗、儒、教、佛;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能说上书名的有《汉书》、 《皇朝经解》、 《春秋左传汇纂》等,还有“尚书大传补注”、 “楚辞释”、“庄子注”等。其中清末王阎运撰写的《湘绮楼全书》,此书十八种,共有二百四十三卷。清末马建忠著的《马氏文通》,共十卷,1898年出版,全书分字类和句读两部分,字类部分参照拉丁语法,把汉语中的字分为五类实字、四类虚字;句读部分也按照拉丁语法作了相应的分类,它是中国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为后来汉语语法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藏书中最珍贵的是一部御书,价值连城。此书是用朱砂掺合夜明珠粉写成的,所以该书在夜晚,屋子里不用点灯就能看见闪闪发光的字迹。这可谓宝书啊!究竟这部御书出自何年?何人所作?记载何事?我们不得其详。只听说这部御书占聂长藻整个家业的三分之一的财产。关于这部御书,传说很多,一说是《四库全书》的史库。何为四库全书?经考证,《四库全书》系丛书名,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纂修,经十年始成,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十七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说,聂长藻家这部御书就是清乾隆皇帝,用朱砂和夜明珠粉剂亲笔缮写的四库全书中的史部,故曰御书。一说是《甘四史》。不论那种传说,聂长藻家藏有珍贵史书是实。

据当时在聂家庄领导土改运动的一区区委书记赵保德和当时住区武装部干事的张书生,以及聂家庄治保主任董强子等同志介绍,土改时聂长藻家光书、字画装了七十多辆大车,仅御书这一部书就装了双套骡子拉的胶轮车,满满几大车,并按照上级指示,于1948年7月运往当时冀中区第十一分区的所在地辛集。

聂长藻家的家业,除了房屋田产,一是明清大元宝(上面都刻着明朝某某年间铸造的字样,而且一个重八十两,到了清朝一个重五十两);二是奇特珍贵的藏书;三是历代名人字画。据聂长藻的侄子聂小元讲,他家的字画也占着家业的三分之一。不过字画三遭劫难,荡然无存。

第一难是日本侵略中国时,日军到他家抢去不少宝贵字画,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唐朝大画家周毅亲笔画的一幅巨画:长6-7米,宽3-4米,画面上只有一条大龙,因是水墨画,龙在无边无际的墨海里翻腾邀游,时隐时现,喷云驾雾,大有跃出画卷之势。胆小的人一进屋,这条龙就象从纸上飞出,张牙舞爪迎面向你扑来。这就是享有盛名的唐朝遗作“墨海游龙”图。更令人惋惜的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亲笔写的两张条幅,一张上写: “福如东海长流水”;一张上写: “寿比南山不老松”。写的究竟多好?后人有诗为证:右军书法妙如何?龙游沧海虎跳坡,兴来不分真和草,满纸云烟起澜波!这两张条幅上除了王羲之本人章印以外,还盖有很多红戳。这些章记是说明经过改朝换代,这条幅每到一家手里就留下个保存过的记念。可惜这些国萃被外国人掳去。

第二难,是聂长藻的二弟聂福藻分得一部分字画,藏在一个闲居院的砖垛里,被国民党十三支队的二、七团军队抢走。这次损失最珍贵的画,有白阳山老人画的吉祥画卷“岁岁平安”图、清朝乾隆年间大官员大书法家刘庸写的“祝福”图(又名百福图)。还有一幅,是不知姓名的隐士留的奇画: “百蝶戏花”图。此画面百花盛开,争芳斗艳,好一派生气勃勃的春色景象,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众多花枝出墙来,使人看了美感顿增,心荡神怡。更奇妙的是只要在画前饮茶,茶香一飘,立刻从百花丛中飞出各色各样的蝴蝶,千姿百态,翩翩起舞,真令人大饱眼福……。可惜名字、名画毁子军乱。

聂家所存字画第三次遭劫难是时逢文化大革命。聂长藻的四弟翔藻被红卫兵从《北京日报社》揪回老家。他把土改运动时都没有交出的唐伯虎亲笔画的十二美女“春宫图”交了出来,本想立功赎罪,谁知因此得祸,被无知的红卫兵扣上保存黄色图画的帽子。派人要把“春宫图”烧掉,聂翔藻苦苦哀求,哭着说,打我骂我都行,千万千万别烧“春宫图”!那可是唐寅亲笔所画的工笔杰作,是当今世上罕见之物。那是“国宝”啊!万万不能毁掉……。结果这流传千古的唐伯虎真迹画卷,付之一炬。聂翔藻到过许多地方,而且一直在新闻界工作(曾在《大公报社》、 北京报社》),信息灵通,深知唐伯虎画的“春宫图”在国内是少有的。他说,如果把画卖给外国人,可换回不可估量的外汇。如果国家收藏起来,就是无价的镇国之宝。可现在,给人们留下的是无限的遗憾。

还有一个宝物是阴阳风火健身球。 聂楣斋曾留日本古稻田大学,回国后,在满清皇宫教学,告老还乡时,从宫中带回不少宝物,其中有一对“阴阳风火健身球”。这玩艺儿看上去好像两块不透明的石头,并不显眼儿,可是使用起来非常神奇。此物一公(阳)、一母(阴),放到手里旋转起来,稍一带风,石球内就发出闪闪的火光,使玩者顿觉掌中温暖,浑身舒适。这东西的贵处就在于有去风湿、活血脉、壮筋骨的神功,真是难得的健身宝贝。更独特的是这对石球,如果玩者收功不练,则掌停球滞、风熄火灭。如果单玩一球,任你激烈旋转,呼呼带风也发不出火光,只有摇两个球合到一块玩,才能发出妙火,故而叫“阴阳风火健身球”。可惜文化大中,不知落入何人之手,使祖国文物库里又损失一宝。

栾城县聂家庄聂楣斋,日本古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后,在满清皇宫里教学,宣统皇帝及当时的各王公大臣和陆军军官都跟他念过书,一时名噪京城,声望大震。所以就连清朝洋务大臣李鸿章都和他合影留念。笔者曾见过聂楣斋家保存的“陆军贵胄学堂同学录”以及聂楣斋和李鸿章的合影照片(前排左起四是李鸿章,左起五就是聂楣斋,后面雁排翅站立着他的二十五名陆军军官学生)。聂楣斋威风凛凛,气度不凡,显示出教过朝廷及各王公大臣的自豪。这张照片,摄下了他一生的功绩和荣耀,怪不得聂家庄的人说,我们聂氏也出过“数念着”的人物……。是哇!老子能对社会有作为,子孙们也感到荣光。

1968年河北省领导人刘子厚和李雪峰亲临聂家庄,看到“陆军贵胄学堂同学录”一书,握着董强子的手说: “好好把陆军贵胄学堂同学录保管好,此物对研究历史可有重要的价值啊”!

聂良辅与《栾城县志》

聂氏家族,人才倍出。中华民国时期,纂修《栾城县志》的主编就是聂家庄的聂良辅。提起县志,还得从栾城县第一次修志说起。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把地方志视为“辅治之书”,利用地方志“资政、存史、教化民风”,所以地方志成为历代地方官吏必读之书,编修地方志也就成了地方长官必做之事。

栾城也不例外,从历史上讲,栾城编修过六次县志,存下来的有五部:第一部是明朝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知县耿继武创修的《栾城县志》,简称耿志;第二部是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知县赵炳续修的《栾城县志》,简称赵志;第三部是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知县王(王巩)续修的《栾城县志》,简称王志;第四部是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知县桂超万续修的《栾城县志》,简称桂志;第五部是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3)知县陈泳续修的《栾城县志》,简称陈志;第六次重修的《栾城县志》是民国21年(1932)县长孔令熙组织修志班子,主编聂良辅,是年九月完成《栾城县志》第六部续修稿。县政府特许全体纂修人员到邯郸丛台游览,以示奖励庆功。可惜新志未曾出版,日军侵占栾城后,兵慌马乱,志稿遗失。至今,扬扬数万字的志稿下落不明。

聂良辅,字进臣,笔名翱贤,十六岁中秀才,一生教书为业。他天资聪慧,博学多识,喜欢写作,而且有惊人的记忆力,到邯郸丛台游览,见景生情,当场作诗一首,名为“登赵武灵王点将台”有感:

层台攀折出城头,

赵武灵王故址留。

北牖风光通洛水,

南玄气势控磁州。

骑兵变俗“武愈烈”!

胡服开疆计几秋?

此日登台怀“主父”!

日穷千里望“沙丘”?

此诗写的情景交融,意义深邃,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仅短短八句,就把赵武灵王这位历史上名扬天下的人物的荣辱盛衰与功过是非,写的淋离尽致,跃然纸上,唤起读者无限的联想和深思……。

笔者赞语: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君,名壅,在位25年,于公元前302年进行军事、改革,改穿胡服(短衣,小扣扮),学习骑射。 “骑兵变浴‘武愈烈’”这句诗,就是说士兵们脱掉累赘的艮袍,穿上利索的短装,打起仗来就更加勇猛。果然赵武灵王这一军事改革很有战功,他指挥军队大举开拓疆域,攘地北至燕代,西达云中九原,国势大盛,成为当时最强的国家,后来传位给王子何(即赵惠文王),自称主父。后在内讧中被李兑围困于沙丘宫(在今河北省邢台地区广宗县西北大平台)饿死。

聂良辅把这首诗作为主编县志到丛台一游的纪念物,家人也引以为荣。至今他的71岁的孙子聂京保逢人就说: “我爷爷修过《栾城县志》曾到丛台游览,留下一首‘登赵武灵王点将台’的诗……。”

赵保德、张书生、董强予、聂京宝、聂小元曙述,阎振英整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