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看不见

2023-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锦瑟_db50

这一阵子,学校很是为下课时在走廊里高声尖叫、疯赶追打的情况苦恼,干脆要求班主任全方位监督,看视频监控,派专人驻守,反复叮嘱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允许他们在课间走廊聚集,不允许大声喧哗。

为什么?因为有危险!因为不文明!

我知道有很多的“因为”,也有很多的“不允许”,学生是未成年人,十六七岁也是未成年人,所以师长有很多“理由”,有很多“良苦用心”,有很多“谆谆教诲”。

但是,我总有些隐隐的不安,这些“框框”架在他们身上,太多,太沉重,太繁琐,会不会因此熄灭了青春的朝气,消磨了他们的斗志?为了万分之一的危险,舍去一万分的快乐,值得吗?

这些是无法衡量出来的,特别是在短期。

从小到大,小宝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都是他的奶奶“精心”挑选的,都是教学成绩第一,管理严格第一,治班精细第一,这些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眼里容不得沙子。每一个学生,每一个问题,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通常都是在第一时间,以最严厉的手段来处理,及时踩灭“小火苗”。我当然感佩老师们的“敬业”,常常自叹不如,遇到老师,我都说:“您在教育我家孩子,比我用心多了。”这话我说得是真心的,只是我也会有不安。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引导,需要约束,只是作为师长,我们是否忽视了他们也需要摸索,需要自我纠正,需要“弹性”,需要时间?简而言之,孩子需要走必要的弯路,需要“犯错”!

想起小杨说起她中专时的班主任很有趣,他每次走到走廊时,就故意大声咳嗽,同学会马上“接受信号”,迅速安静下来,然后等到他走进教室,总是微微颔首,对着大家竖起大拇指说:“嗯,大家都非常自觉,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很不错!很不错!”

有时候,我在上课的时候看到某个同学偶尔做个小动作,一般情况我也会选择“看不见”,如果频繁出现问题,才会拍桌子提醒或者课后谈话。

我也会反思自己的这样的“看不见”是不是纵容?但是我从一个妈妈的角度看,我希望孩子生活在一个有适度松弛度的环境,让他偶尔可以犯错,然后偷偷改正的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