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补预约
儿子昨晚出差去了无锡,我与先生因此开启自由出行模式。
先生来深前就心心念念要去关山月美术馆,晚上讨论行程时直接将其定为出行第一站。之前儿子住福田时我来深圳,每天跑步都经过关山月美术馆,记得宣传海报中有周一闭馆的提醒,上网一查果真如此。
“那就周二再去,”先生说,“明天先去中英街。”
先生昨晚追剧追到两点多,早上起得晚,等磨磨蹭蹭出门时已十点多。为了节约时间就打了个车,二十五分钟后到达中英街,还没下车就看到预约办证大厅四周全都是人,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昨晚忘了件很重要的事,现在几乎所有景点都需要提前预约,像中英街这样重量级的怎么可能落下?心下不由暗自嘀咕,上午不会约不上吧?
不过又一转念,2018年我曾来过一次,也是到了后才预约的,似乎并没有等多长时间,但愿今天也能如此。
等真的进入预约环节,我才发现形式很是不妙,页面中显示的所有预约时段都是候补状态,且候补人数很多。问了下现场的义工,说是有时间就等,不愿等就明天再来。
跟先生说了下情况,一向急脾气的他今天却极有耐心,且很笃定能候补成功,已打了退堂鼓的我只能舍命陪君子。
先是候补预约了11点~13点的时段,有效时间一小时,若是12点预约不成功就要重新申请。
平生第一次感到等待是一件如此令人痛苦的事情,无依、无助且无力。5分钟,10分钟·····30分钟······58分钟,希望慢慢地变成了肥皂泡,12点到了,页面显示“已失效”。
“回去还是继续候补?”我问先生。
“再候补一次,说不定这次就成功了。”先生依然热情如故。
“好吧。”我极力压抑住内心的不情愿,再次候补预约11点~13点的时段。
“我没带眼镜看不清,你帮我再候补吧。”先生将他的手机递给我。
“唔。”我漫不经心地接过手机,定睛看了眼屏幕不由睁大了眼睛,“候补成功!”刚才还剩3分钟时我查看过他的手机,当时的状态是候补中,不过两分钟的工夫居然就成功了,他还真是走运呢。
“反正我都去过一次了,你先自己进去,我继续候补,如果候补成功就进去找你。”我跟先生说。只要他能进去,我怎样都无所谓的,等就是了。很庆幸耳机一直放在包里,可以听书解闷,只不过热了点而已。
又是一个小时,候补再次失效,然后又继续候补,眨眼间居然满额不能候补,紧跟着后面的两个时段也显示满额,也就是说今天已无一个名额可约。
“今天额满,我约不上了,你自己在里面走走看看吧。”我给先生打了个电话。
“没事,我也马上要出去了。”我倒,才一个小时,他这就出来了?
突然就想起之前读过的朗达·拜恩的《秘密》里告诉我们的一些秘密:
你生活中所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你自己吸引来的。是你头脑中所想像的图像吸引来的。它就像磁铁(同类相吸)。
当我们持续地思考我们想要的东西,便召唤出吸引定律,你会成为你心里想的最多的那种人,拥有心中想得最多的那些东西。(思想变成实物)
思想是有频率的,每种思想的频率各不相同。重复思考一个想法或经常在脑海中想像它,就会持续地发射对应的频率。思想不断地发射这种带有磁性的信号,这个信号就会把相似的东西吸引回来。你所想的、感觉的和所呈现的现实,总是一致的。
就像我跟先生同时候补预约,他能一次候补成功,而我却两次都没能成功,或者就是吸引力法则在起作用?我在一开始就觉得很难约得上,一直给自己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而先生却自始至终没一丝抱怨,笃信能预约成功,结果就得偿所愿。
所以,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往好里去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最终一定可以达成心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