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情绪共处,反求诸己

以往,当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时,处理方式是,要么默不作声,逃避压抑自己的情绪,要么回家和家人抱怨,但大多数时候听到的回应是:“你看你,怎么总是遇到这样的人呢?”一句话,就把我呛得再也说不出什么......
用压抑,逃避,或者求助他人,应对外在不爽的人和事,显然都不是个好的办法。
所以,我不得不寻求自我解脱之道。才明白,最重要得学会的是,和自己不舒服的情绪共处,并在关系中“反求诸己”。
家附近的一家书店营业了,趁孩子上学,挑选了一本《林徽因传》,准备坐下来读会,刚走到服务台的位置,管理员忽然扔过来一句:“这里不能坐下来看”。
我一愣,转头看着她,她又朝我补充了一句:“不能坐那看书!”语气强硬。
“额,为什么啊” 我问,为这书香之地不能看书而质疑。
“现在疫情期间,不能在这呆很长时间,”管理员又冷冰冰的丢给我这句话。
“哦,这样啊”,我有些理解了。
“那什么时候可以在这里看看呢?”我补充的问。
“等到能不带口罩的时候”管理员没好气的答。
内心有些不悦,本是开心的来此看书的,却忽然被如此告知,更感觉不爽的是,管理员的态度实在很是让人心堵。
但直接发怒显然并不合适,于是,调整自己,深深的呼吸和试着平静下来,拿出正要看的书,问她:“能不能借走看?”
管理员看都没看我手中的书说“不能借”
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委屈和怒气在蔓延,身体有些紧,但同时也能感受到,内心有个地方还是平静的,于是,依然不放弃,并保持耐心的询问:“我有读者证也不能借?”
这是我的权利。
管理员很不耐烦,“这书就是不能借”
我继续平和着语气问:“这个贴了可以借阅的标签,为什么不能借?”
直到这时,管理员才轻瞄了一下我拿的书,相当漠然的说:“哦,这个可以”
于是,顺利的办完借阅手续。
整个过程,并不容易,我其实是个很容易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人,之前一般遇到这种事情,首先就是愤愤然离开了,或者语气开始指责,甚至会带着一肚子的怒气回家,继而把情绪转移到家人身上发泄。
好在,这次保持了一份觉察,和对情绪的接纳。
记得小时候,一旦有不舒服的情绪,大人们便呵斥到:这一点小事,别丢人现眼;别闹,再闹就没人要你了.....
于是,深深的吞下那些本应该正常流动的情绪,做一个不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乖孩子,而把大部分的攻击转向了自己:我不应该生气,我不应该愤怒........。
心理学书籍称这些不舒服的感受为负面情绪,之所以如此定义,想必大多数都是人们不愿感受到,企图抗拒的。

张德芬说“真正的喜悦自在,来自于你和自己负面情绪相处的能力,以及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事,物的态度,和外在的条件没有关系。
面对内心的不舒服,不是选择压抑逃避,而是直面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自己。如果觉得委屈就接纳这份委屈,如果难过,就好好陪伴难过的自己,如果想哭就大声的哭出来,让一切自然流动。
有个记者采访岳云鹏,问他没有出名之前的经历,岳云鹏回忆起自己刚到北京闯荡的时候,在一家餐馆打工。有一次,因为不小心打翻了客人的一盘菜,结果这桌的客人劈头盖脸的骂他,无论小岳岳怎么道歉都没有用,客人非要刁难他,逼得小岳岳差点跪下来求他。
回想起这件事,小岳岳的眼中噙满泪水,说了句:“他怎么能这样,我到现在都恨他,都恨他”
可见这样被羞辱的经历让小岳岳很难放下,否则怎会让七尺男儿在记者面前潸然泪下呢?
但小岳岳很真诚,也很勇敢,即使成名了也没有觉得不该表达愤怒和怨恨,坦然的和记者说:“我到现在都很恨他”,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面对自己内在真实的感受。
相信也是如此坦诚的个性,使得他的相声活灵活现,让人喜爱。

所以,真诚的面对生活中出现的负面情绪,做自己的内在父母,帮助自己与不舒服的感受相处,使用自由书写,亦可选择与知心友人坦诚的聊天,总之,找到最适合的方式,无条件的允许和接纳自己。
其次,万事皆为心境,需要做的是“反求诸己”。
同样是被人轻视羞辱的经历,导演赖声川也有这样的过往,当年他在美国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家人在唐人街开洗衣店,因为学费不够,他就一边在餐馆打工一边上学,那个餐馆的消费很高,有的客人脾气很差,经常会带有“我来花钱,就要被服务“的感觉,稍微做的不好,就开始骂,那时他只能说:“对不起,我们错了”
在朗读者中,回忆这段过往,赖声川这样说:“人生中要感谢,你要感谢这些人,他对你那么坏,你要从他身上学会一些东西,好比说忍辱,来,我进到他的心里看看:哦,他带着女朋友,他要在他女朋友面前卖弄一下他的权威,Ok,我配合你,没有问题。其实人活在世界上,还是一分一秒,每件事情都要更珍惜,因为你当时做的所有事情其实都好像有人在记着这笔帐,环绕轮回的事会不断回到你身边来,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对人好一点吧!”
爱出者爱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赖声川导演在遇到让自己难堪的人和事时,先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满足他人的内在需求,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转化内在的体验,他认为对别人好点,也是对自己好点,做过的事会不断的回到自己身上来。
所以,赖声川导演用了五年的时间,半工半读,拿到了博士学位。归国之后,拍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戏剧,以及成立了鼎鼎有名的表演工作坊,他的戏剧饱含着深刻的人文情怀,他也在节目中坦言,那五年过的其实非常丰富,很珍贵的理解了许多人性的东西。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没有人可以做一座孤岛,我们总会和周边的所有,发生着什么,而在日常人际关系中,觉察自己的一言一行,觉察念头的起落,反求诸己,才是最踏实的修行修己之道。
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时,不是忽视自己的感受或者指责他人,而懂得去照顾好自己,坦然接受当下的体验,看见内心深处对爱和尊重的需求。同时明白,这些需求一方面可以学习自己给予自己,另一方面也能通过爱和理解他人来获得。
正如《陪一颗心长大》的作者黄士钧在书中所言:在那些艰难的时刻里,深呼吸,不放弃,一次次的给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