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却自我,放下执着
3月16日,从赤壁返程回深圳,结束一个月的瑜伽静修。
快离开的前几天,就开始焦虑和不舍、甚至不安了。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更多是复杂不知所味。离开前的综合症,一一呈现,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思考的时候,更多时候是面无表情,因为内心是波澜起伏的,所以外表看起来就是木讷的、痴呆的。
室友很舍不得吧,总是把过多的焦点放在我身上、更多是我的表情上。她常常问我,你在想什么?我嘴角微微一扬,并无太多喜悦,也谈不上悲伤,只是习惯性礼貌地回应着,“好像在想什么,好像什么也没想,无迹可寻。”
一起乘高铁时,她也问我在想什么。扶着车厢椅背,端正的站立着,我淡淡的回复,”我什么也没想,只是看着前面的路,望着车厢的尽头,直到看不见了。“
很快,她下车了,换乘去往杭州。我们将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里,继续往前,自觉不自觉地,被生活携卷着往前。
”砰砰砰“,猛地回头,她在车窗外,手随即挥舞了起来,像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热情、温暖、稚气、夹杂着不舍,瞬间治愈了我。我的内心袭起一股暖流,就差热泪盈眶了。
拖着行李箱的背影,很快便走远了,我匆忙拿出手机,想要拍一张她的背影,却只能模糊着,随缘吧。
换成以前的我,眼泪肯定可以瞬间充盈眼眶。如今,我发现我变了。长大了,也成熟多了。多了一分淡定、一分稳重和内敛。
人都是要长大的,因为要去学会独立,不去依赖;学会独处,享受孤独;学会平和,不喜不悲。
路上遇到的美景,放下,不留恋;沿途遇见的人,善待,不执着;发生的事,体验,过去不留。我们终将一无所有,何必执着?
没有了执着,就不会小气;没有执着,就不会烦恼;没有执着,就不会贪心,更不会患得患失。
有时候,“没有比有更幸福”,那是平和的、喜悦的、高级的幸福。当然,没有的时候,安静下来。放下那些比较的心,千万不可拿别人的“看似的美好”来对比自己“所谓的缺失和匮乏”。其实,这些词语,都是我们的心创造出来的,并不存在。我们很多时候,太会给自己找麻烦,自我折磨惩罚了。我们不懂得善待自己,对自己好。如此,怎么可能善待他人,包容他人呢?
很多人,肯定不会认同我的这点感受,甚至会指责我,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并不奢求,大家都认同我的观点和感受。我只是体会到了,很多的烦恼都是因为多而导致的。不然,物质的丰盛和便利,怎么没有换来更大的精神愉悦和自由呢?
选择多,会不会有选择障碍,因而产生心和头脑里的烦恼。会,所以我记得很多很多年前,我就发现,如果人只有唯一的选择,那也是幸福的。因为别无选择,所以安定了。安定的心,才是幸福的核心。
我们觉得不幸福,是因为想要的多,想的多,心一刻也得不到安宁。所以,心累,不能放松。于是,哪怕生活里有再多的美好,也无法感受感知。如果可以调整一下,把所有的小美好,小幸福,小感动,都当成意外的惊喜,是否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呢?
我也时常,觉得不幸福,不开心。我甚至会思考和怀疑人生的意义,经常找不到生活的热情和动力。至少,和过去有些阶段参照着来看,我多少缺失了热情和活力。可是,这也是我的某一个阶段,生命里的某一段。对于这一段旅程,唯有接纳,默默的承受着,观照着。
我的观点是,每个人都需要信仰。如果没有更大的使命和信仰引领前行,一定会陷入自我的迷茫和消耗中。因为,自我的世界确实太狭隘,太有限了。随着年纪的增长,自然而然会开始害怕衰老、恐惧疾病,再往前走,也会害怕死亡。还有的人,需要过钱关,情关。各种人生的考验,都在一一的等待着我们。何去何从,如何通关,如何更有追求的活着,而非仅仅活着,是我们值得思考的课题。
突然想起2007年,老师Kathy Williams给我们上的一堂课---How to make a life instead of making a living。这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说过的话,已然深入了我的灵魂和骨髓。她在我们开学的第一堂课,还讲过“Compare with yourself, not others"。生活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所以不要用别人的生活和节奏,来对比、焦虑、自寻烦恼。
回到关于生命品质的问题,想要活得更有意义和质量,我们需要信仰,需要有更大的追求和寄托。否则,就会在个人的小情小爱,个人的得失成败中慢慢消磨殆尽。这也是我的困惑和烦恼。
于是,我很轻易的认同了“修行比赚钱更重要"。(刚刚下车换乘,候车时继续...) 赚钱是为了基本的生活,更好的修行。这个基调肯定是确认的。然后我会想,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能为他人做点什么。很多时候,我对自我的价值认同感极低,觉得自己并没有为他人做什么,所以也会常常很低落、挫败,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清醒的时候,我知道这个自我评价是不客观的,一定是非常主观的认同,很大原因是深层次的自我否定和匮乏导致的。但,这个评价确实影响了我的生命,也一度让我活在自我攻击否定的能量中。我想说,客观中肯的自我认知,是我们维持能量平和的重要因素。
所以,了解自己,客观的看待自己,认识自己,是我们要去修炼和培养的能力。随时保持觉知,觉察自己的意念,专注自己的呼吸、意识、看好自己的心,就是修行,就是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