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活动参加

镌在改革的丰碑上(十一)

2018-03-27  本文已影响26人  薛顺堂

1993年省财政厅要求各市县撰写乡镇财政改革十年成果的文章或录像,当时主管农财、农税的付志新局长找我,让我写一篇既是报告文学又能当录象片脚本的文章。于是我用近半个月的时间,蒐集了近十年来财政局各类经验材料,进行归类整理,与农财科的同志下乡搞调查研究,写出一篇《涓涓细水入洪流》报告文学,报送省厅后,获优秀作品二等奖。

              序言

十年改革的大潮在历史的丰碑上镌下了奔涌的波痕,当我们看到改革那壮阔的图景,倾听改革那澎湃的涛声,回首改革所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到,松原市扶余区乡镇财政工作所走过的艰苦创业的历程。

全区广大乡镇财政干部,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合着时代跳动的脉博,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孜孜以求,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刻意创新,为振兴扶余农村经济添砖加瓦,铺路搭桥。使这块古老的土地出现了勃勃生机。

十年来,扶余区乡级财政建设,在这改革的大潮中犹如一条条涓涓溪水,涌入祖国改革的洪流,绽开一朵朵晶莹的浪花,显示出了它特有的魅力。

            涓涓细水入洪流

    --扶余乡镇财政改革十年历程

松原市扶余区地处松嫩平原,三面环江,人口76.2万人,是国家主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商品率在全国县(市)居于前列。但是,由于政策因素的影响,虽然粮食产量高,却不能摆脱财政的困境。一直戴着“高产穷县”的帽子。一九八五年,当时还没有变市区的扶余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同志认为,“要使产粮大县综合发展农村经济,尽快使农民脱贫致富,必须建立乡级财政,这不仅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乡镇政权建设的一个必要内容。”

一九八六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全区共建立了三十五个财政(分局)所,实行了“核定收支、比例上解决,超收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各乡镇财政所,从本地实际出发,强化各项基础建设,紧紧围绕农村经济上新台阶的目标,牢牢树立大农业思想,增强市场农业观念,以促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重点,狠抓乡镇财政升级晋档工作,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增加投入,在搞好农村经济深层次开发上,坚持多办实事,从而促进了农村文教卫生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到一九九二年,全区乡镇财政收入完成3.230万元,比初建乡镇级财政的一九八六年增加1470万元,增长89%;平均每年递增11%;

一九九二年,乡镇财政分成496万元,比一九八六年增加341万元,增长2.2倍。

乡镇财政收入的增加,进一步增强了乡镇财政经济实力,为实现造福乡里的良好愿望,有了物质基础,促进了乡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做出了贡献。

--强化基础建设,狠抓升级晋档

为了进一步发挥乡镇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会议,认真研究乡镇财政工作,特别是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乡镇财政体制,落实乡镇财政包干基数,实行“收支包干,比例分成”的责任制,开展了乡镇财政基础工作达标升级活动。按照《吉林省乡镇财政所基础工作达标升级考核办法》的要求,全区先后有20个乡镇达到省级标准,8个乡镇达到地区标准。同时,按照上级关于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的要求,引导广大乡镇财政干部增强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为区乡镇经济上新台阶搞好服务。

三岔河镇财政分局在财政收入升级亚档工作中,狠抓了各项基础建设,不断探索乡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路子,他们为适应改革的需要,从帮助企业建立市场机制入手,积极扶持企业发展生产,扩大经营,在培植财源上狠下功夫,在抓基础建设中,他们把加强财政分局自身建设放在首位,进一步完善财政内部的各项包保责任制,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合理安排支出,从而,赢得了财政工作主动权,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蔡家沟镇财政所,在抓乡镇财政基础建设工作中,不断完善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支持“十公开”、“八不准”。他们把思想政治工作同乡财政工作实际相结合,弘扬“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发挥了集体优势,同时,他们加强了财政所财务管理,帮助所属预算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取得了财政各项工作的主动权。

三义乡财政所,在强化自身建设,完善基础工作中,首先抓了建章建制,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业务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廉政建设制度,为了使乡财政干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他们组织全所人员开展了学习和练兵活动,从而使全所干部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榆树沟乡财政所,在加强乡财政基础工作中,注意从政治和生活上关心乡财政干部,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全所干部一心朴实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现在这个所五名干部在业务技能和本领上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松原市扶余区农业生产虽然粮食越打越多,但种植业与多种经营不协调,农业与乡镇企业发展不协调,在粮食生产,经营上效益比较低,已经成为困扰全区经济发展的症结,乡镇财政建立以来,他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不仅高产穷县的面貌无法改变,穷乡、穷村、穷户也会越来越多,不但小康难以实现,农业自身的扩大再生产也难以顺利进行,这已经是摆在我们财政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为了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抓好开发性产业,各乡财政所为确保全区粮食生产这一大优势,坚持对农田基本建设进行重点投入。近三年来,全区共投入资金3.342万元,用于兴修水利工程,搞好中低产田的改造,修建险工护坡三处,拦河滩堤一处,背河滩堤一处,松干堤防加固70.5公里,堤防护坡一处600延长米,涝区农道桥七座,排涝沟183条146.6公里,涵洞十座,简易抽水站30处,排灌站4座,打抗旱井603眼,水田小井8773眼;投入资金1.493万元,扶持33个乡镇更新大中型农机具1201台件,新增灌溉面积87.440公顷,改善提高排涝面积20.500公顷,新增面耕面积4.2万公顷,从而增强了我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粮食稳产高产。

长期以来,我区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品种单一,粮食产量虽然上去了,但广大粮农的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随着粮食市场的逐步放开,广大粮农卖粮难,致富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扶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扶余区各乡镇财政重点抓了水田开发。从一九八九年以来,重点对一松、二松沿岸,引拉,下岱吉,贾津沟子涝区五片27个乡镇的盐碱地、低洼易涝地、荒地进行了重点开发。近三年来共开发水田12.667公顷。扩大水浇麦6.618公顷,米麦间作40320公顷,完成农业新技术推广、粮豆高产模式化栽培等9个项目,有效面积77.086公顷,每年共新增粮食产量14.3万吨,新增产值10010万元,纯收入3000万元。

扶余区自然资源丰富,为了从单纯种植大苞米的狭窄圈子中跳出来。走大农业、大循环的路子,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实现多次增值,近几年来,各乡镇财政所共投入资金1.295万元,帮助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在善友乡团结村、新城乡八家子村建立两个肉牛养殖示范村。一九九二年,全区养殖肉牛87.526头,创产值915.9万元,获纯收入100万元,在区畜牧研究所、种畜场、三义、三岔河等地建立母猪核心群,全区共扶持300户养殖规模在50头左右的养猪大户;投入资金51万元,引进伊沙鹤种鸡3000只,年提供鸡雏107.500只;投入339.7万元,扶持三岔河镇李家店村,大洼、三义、四马架等5个乡镇325户养鸡103.8万只,在大洼民乐村实行养殖加工、储存、运销一条龙。大洼乡民乐村养鸡致富的经验,已经成为全国脱贫致富的典范。

在发展种植业上,近三年来。共投资698万元,扶持开发性产业,在中南部增盛、社里、万发等12个镇沙荒地带,开发15000公顷花生,年产量达27万吨,我区生产的“四粒红花生”由于产品产量高,很受外商欢迎,现已远销日本、韩国、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在肖家、永平、北陶等八个乡镇发展烤烟7000亩,年产优质烤烟163.8万斤,在扶余城区、三岔河、陶赖昭等8个较大镇郊农村发展蔬菜,在有条件的乡村发展庭院经济,种植果树,裁培草药。经济作物的发展,为乡村经济增添了活力,为区乡两级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创造了条件。

与发达县(市)相比,我区的乡镇企业起步晚,效益差,成为制约我区农村经济综合发展的重要原因,乡镇财政所建立以来,把发展乡镇企业做为培植财源一项重要措施,我区的乡镇企业不仅要加快步伐,而且要在改革中腾飞。


_广大农税干部的追求

一九八八年,按省政府要求,扶余区建立农业税征管机构,充实了征管力量,切实加强农税基础建设,强化征管措施,坚持以法治税,改进征管办法,使全区农业四税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

一九九二年,全区四税收入20199千元,比八八年增加8,597千元,增长77%,大林子、榆树沟乡财政所,在做好农业税征收工作中,主动取得党政的支持,面临粮食收购政策的改革,大力宣传,因户制宜;抓的早,抓的实,并能落实征管责任制,大林子乡在一九九二年,提前三十七天使农业税足额上缴入库;榆树沟乡从一九八八年以来连续五年提前完成农业税收缴任务。善友乡地处扶余城区边缘,交通便利,市场经济比较活跃,早在七十年代末期,这里家家户户就开始种植葡萄。进入八十年代,这里从引进外地科技经验入手,不仅发展了庭院经济,而且又发展了蔬菜瓜果的生产和经营。这个乡财政所,对全乡多种经营发展的情况,在进行认真的踏查摸底的基础上,落实责任,全面征收。一九九二年,这个乡完成农林特产税35,925元,占计划的156%。

新城乡财政所,在做好契税征管工作中,从查找税源入手,积极理顺方方面面关系,与城建、公安、司法等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强化征管办法和措施,采取先易后难的征收办法,不辞劳苦,挨家逐户地把契税收上来。

新民乡是吉林油田在九十年代新开辟的采油区。这个乡的财政所依据国家耕地占用税政策规定,在调查清理占用耕地情况的基础上,克服了在征收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从九一年到九二年连续两年收缴耕地占用税十九万元。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作为国民经济综合管理的财政部门,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财政改革步伐,转变财政职能和管理分配方式。

扶余区乡镇一级财政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文教卫生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全面发展,财源才能兴旺。

__功德无量的事业

由于各乡镇财政收入的逐年增加,超收分成和结余资金多了,财政经济实力增强了,他们力求把这些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尽量用到促进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上。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作为振兴中华的百年大计,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十年来累计投入教育事业费9,863万元,截止九二年末,全区乡镇各级各类学样共有在校生127.181人,教职工8994人,现有校舍建筑面积418.434万平方米,比一九八六年增加25,963万平方米。历来被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十年来发展最快,许多中小学实现了校舍楼房化、取暖集中化,教学设施标准化,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土校舍、土桌凳、土孩子”的状况。

三岔河镇财政分局投资60万元,分别改建和扩建了三岔河一中、四中,中心小学和幼儿园。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实行集中供热,教室宽敞明亮,图书、体育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四马架、五家站等乡镇,在重点支持校舍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支持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使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观。

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窗口,在改革中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十年来,全区各乡镇累计投入文化事业费51万元,使全区的文化事业呈现一片竞放,春色满园的繁荣局面。满族新城戏剧团创编的《铁血女真》在全国天下第一团展汇中获十三项大奖后,又在全国文华奖赛中获了大奖。

三岔河镇出资40万元,扩建了电影院,同时对这里的放映设备和条件进行现代规模的改善,为丰富全镇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创造了良的手条件。

卫生事业关系到全区73万元人民的身体健康。十年来,全区各乡镇共支出卫生事业费725万元,全区除扩建三处县级医院外,乡镇级医院已有34个,比一九八六年增加2个;现有病床630张,比一九八六年增加58张,乡镇级医院的发展,促进了全区医疗卫生和保健事业。

十年来,全区各乡镇公益事业发展迅速;三岔河镇投资120万元,完善了自来水三期工程,改造了基路13.5公里,铺设柏油路面3.6公里,改建了敬老院,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

广大乡镇财政干部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积极为各项事业筹措、积累资金,保证国家资金的合理投向,特别是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他们一方面积极转变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一方面大力兴办服务实体。

三岔河、新民乡为促进乡镇各项事业的发展,积极争取乡镇群众手中的零散资金,组织富余人员和职工家属先后办起了“钱庄”,自开张以来,共筹集270万元资金,重点择优投放到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急需的部位上。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石桥乡财政所通过组织了乡村干部和所内职工,集资的方法,在扶余区繁华地段兴办一处“松原火锅城“,由于他们服务周到热情、花样品种齐全,生意一直非常兴隆,很受广顾客的欢迎,平均每天接待上百名顾客,销售额在三千元左右,开业半年看盈利十万元。社里、二龙乡财政所,通过职工集资,分别修建了养鱼池、水面达2万平方米,投放鱼苗6万尾,仅社里乡当年就捕获成鱼5万斤,获纯利5.5万元。

扶余区乡镇财政改革已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然而,在改革的洪流中,只是其间的一涓一滴。


__乡镇财政改革的旗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十年,扶余乡镇广大财政干部,在改革的道路上留下一串坚实的,闪光的足迹。当我们抚今追昔、回首往事时,都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三岔河财政分局,比其他各乡镇财政所早成立一年,这个分局在改革的洪流中,坚持从本镇的实际出发,从狠抓升级档入手,强化镇级级财政建设,他们不断端正理财思想,增强服务观念,积极开辟财源,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自一九八五年以来,这个分局先后九次被省、地、市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单位,一九八七年被命名为吉林省财税系统文明单位,一九八九年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单位。

三义乡财政所,从基础工作建设入手,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面对全乡经济基础薄弱、后继财源不足的现状,积极帮企扶贫,给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使全所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

新城乡财政所坚持更新理财观念,努力提高对改革的适应性,不断增强对张革的参予意识,积极推进改革大气候下的乡财政工作的自我改革,自我完善,因此,各项工作都争取主动、抢在前面。

蔡家沟镇财政所,紧紧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围绕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狠抓财政基础工作建设这个根本不放,充分调动全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乡财政工作的全面开展。

善友乡财政所,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立足本地资源,积极扶持农民搞好多种经营的开发和经营,把乡财政工作深入到千家万户的经济生活中去。因此,他们以增加投入为手段,支持农村发展商品经济;以培养壮大后续财源为目的,取得了财政工作的主动权。

区财政局农财科,为了搞好乡镇财政建设,对旧体制转换认真进行研究和探索,全科五名同志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帮助基层排忧解难,用辛勤和汗水,滋润着乡镇财政这株新生幼苗。勤奋的耕耘,换来了令人欢欣的丰硕果实,从一九八七年以来,这个科连续四年被省财政厅授予乡镇财政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这一批先进群体,如同改革的潮涌,奏起了时代的交响乐;而那些不畏艰险的弄潮儿,像腾跃的浪花,为乡镇财政改革领奏了开拓者的弦音。

弓棚子镇财政所所长刘维汉。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从原来的乡财政助理,到镇财政所所长,站在改革的前沿,不想索取,只求奉献,刻意追求,不断进取,坚持为政清廉,处处身教言传,带头执行政策,履行应尽职责,用自已的模范行动,踏出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永平乡财政所所长韩希彬。这些年来,牢记宗旨,不负重托,披坚执锐,恪尽职守,守廉洁,讲原则,实事求是,顶人情,碰硬户,确保税收。一九九一年,在全省农税工作会议上,当省财政厅副厅长高光祖同志颁奖同他握手时,连连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们多么需要有更多像你这样无私奉献的财税干部啊!“

七家子乡财政所所长翟宝昌。十几年来,凭着对党、对人民一颗朴实的心饱尝了一个普通农税征管人的酸甜苦辣的凭着对农税事业的执着的追求,承受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非难和压力;凭着认准了就干,干就干好一股犟劲,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认识自我,克服自我,超越自我,时刻惦记广大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自已的模范行动,树立了一个农税干部的良好形象。

榆树沟乡财政所所长杨洪继。他经常说:“做为一名财政所长,就要脚踏实地带领一班人尽职责地做好财政工作。他带领全所于部认真学习政治、学习业务,不断提高全所人员的素质;关心干部的工作和生活,调动一班人的工作积极性,为培养后继财源,他竭尽全力扶持乡村发展多种经营,搞好流通。他所在的榆树沟乡,乡办企业年年都有新发展,农副业生产年年都上新台阶。

陶赖昭镇财政所四税专管员韩泽君,是八六年建所时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他热爱税收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坚持税收原则,不怕怨恨报复,他家的玻璃被人砸过好几次;玉米杆垛也给点着过火。面对这些,他无怨、无悔,更加坚定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成为广大青年人的楷模。

财政局农业税科年近60岁的老同志路福贵。八八年组建区财政局农业税科时,就担任了科长职务。人说“夕阳无限好,已是近黄昏”,他说:“夕阳无限好,黄花晚节香”。他凭一股倔劲和一股犟劲、硬是把农税工作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扶余这块热土上,三百多名财政干部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书写了一部宏伟的篇章,展示出乡财政经济建设的火热生活,也缔造了灿烂多彩的未来。

有了十年建设的坚实基础,乡镇财政的涓涓细水已汇入改革的洪流,涌入涛涛大海,托起农村方达繁荣之舟,迎着市场经济大潮、向着富强、昌盛、文明的披岸,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