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第五、六、七章)
作者: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 T 威林厄姆
概述: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是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的普及读物,也是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入门书籍。书中的许多观点新颖而深刻。如开篇伊始关于大脑的作用的分析,作者认为,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虽然人类生来就具有好奇心,但是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作者指出,学生是否喜欢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能否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作者在书中,每一章都运用了一个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一共提到了九个原理,详细分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五章 题海战术有用吗?
认知学原理:
没有充分的练习,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
题海战术始终背负着恶名,批评的人们常说,反复的训练扼杀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威林厄姆用大量的事例证明,反复练习能够获得能力和提高能力,即使在你已经掌握了某种能力,再怎么练也未必能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反复练习还能带来另外3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为学习新技能作准备,防止遗忘,改善迁移。所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作业的难度要适合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练习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学习
大脑工作的示意图,理解此图,对于思考的帮助很大。
其核心概念在于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的机制,工作记忆容量很小。因为工作记忆小,大脑处理不过来,所以大脑不愿意思考。大量的信息需要依托长期记忆,在需要时调用进来做运算。要摆脱工作记忆的有限空间有2个方法:1、增加客观性知识,以节省工作记忆空间;2、同时知识是联系的,利用已知来学习未知,练习的作用很大,让工作记忆中操纵信息的过程更有效率。 当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无限度练习,同时我们也要想法解决练习怎么不枯燥的问题。
举例1 孩子系鞋带,通过反复练习后,可以同时聊天甚至可以做算术。
举例2 刚学开车,整个过程占据了你所有的工作记忆,要看左右视镜、要踩刹车、要看车距等等,但是当你成为老司机后,所有这些步骤全部不假思索的实现了,变成自动的了,开车还可以聊天 思考其它事情,这就是练习的效果。
一些需要占用很多记忆空间的基本步骤可以通过练习变得自动化,从而节省我们工作记忆空间,能够让我们有多余的空间去思考更多更高层次的事情。
2、 练习使记忆更长久
有一个认同的结论:我们很快就会忘记大多数学到的东西。
举例:成绩好得A与成绩不大好的得B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是一样的,但是掌握知识多的仍占有一定的优势(背景知识)。
所以努力学习并不能防止遗忘,只有不断持续地练习,才可以可以防止遗忘,另外练习可以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助于知识的迁移。
实验测试:见图。
通过不同知识的人测试后,明显证明:1、学过代数或多余一门代数的人,随着时间的延长,都在以相同速率遗忘(图中下面2条线);2、学了微积分的人,能够持续的用到基本代数知识,一直在练习,几乎不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遗忘(图中上面2条线)。
要获得持久的记忆,需要进行不断的练习,而练习是持续不断地重复你已经掌握的事物,这个很枯燥,所以要采用分散学习的方式,将不同内容分时错开进行练习。
3、 练习促进知识的迁移
练习是迁移的另一个显著因素,重复做很多同一类题目使得你更容易辨识一个新问题的内在结构,即使你以前没见过这个题目。
练习能让你看到深层结构,更好的理解原理,知识的迁移就是因为深层结构浮出水面,练习口语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辨别出深层内容!
课堂启示:
1、该练习什么;2、分散练习时间;3、在进阶环境中练习。
第六章 让学生像真正的学者一样思考的秘诀是什么?
认知学原理:
学习早期的认知力和晚期的截然不同。
1、专家如何思考
“像专家一样思考”。 是不是也是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我们总认为在向专业人士学习时,也需要学会像专家一样思考。但其实是做不到的,你可以对自己提出这样的挑战要求,但基础是需要具备专家一样的技能。比如说每个学开车的人都有感受,教练总骂你怎么这么笨,转方向盘的时候忘了打方向灯,打方向灯的时候忘记看后视镜,看后视镜的时候又忘记兼顾了前方。初学者需要有自己的思路和节奏,而教育更应该从初学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专家的“工具箱”里有些什么
专家优势:专家的长期记忆里不仅有很多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在记忆中储存的方式和初学者是不一样的,专业人士看本专业问题的角度不是停留在表们,他们思考的是抽象概念(深层结构),因此他们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
专家已将很多原先需要仔细思考的过程和常用步骤自动化了,因此他们有更多的工作记忆空间用来思考其他问题。
思考的功能让重要的部分浮出水面,这就是专家对于新的问题展示出更好的迁移能力的原因。
3、如何让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
专家看问题的方法使得他们能在海量信息中挑选出重要的环节,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将知识运用到相关领域,很多常规性步骤都已经变得完全自动化了。
但是学生没有这样的背景信息与专业知识,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练习。
测试试验:练习的重要性
从结果可以看出来,只有长年累月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工作在同一领域,才能成为专家,并保持。
课堂启示:
1、学生理解但不能创新知识;2、专家做的一些事情学生也能做,但它们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太大帮助;3、照葫芦画瓢没有用的,要学会思考。
第七章 我们该如何因材施教?
认知学原理:
儿童在思考和学习方面相似点比不同点更多。
1、风格和能力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个性化教育,恨不得针对每个孩子给出一套教育方法。认知学认为:“儿童在思考和学习方面相似点比不同点更多”,目前科学上还没有证据表明有符合孩子认知风格的教学体系。教育者更应该关注知识点本身,而不是学生,根据知识内容本身来确定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同时作者也没有说要教师停止区别教学,而是说在区别学生这件事上,实践优于理论。
能力与风格的区别:能力让我们应对内容,高和低放映了我们所知道的和能做的级别;风格是我们倾向于思考和学习的方式。风格无法做对比好坏与高低,用橄榄球选手作案例,一个冒险一个稳重。
2、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的测试实验:测试一个人的认知风格是稳定的,若有某种认知风格,这风格必须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表现出来,它应该是认知组成的一个稳定部件,再有就是风格其实不能衡量能力高低,而风格是体现思考时的偏好。
场独立性指的是容易将一个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而场依赖性则是指容易受到外在事物或视觉架构的支配。通过以下的试验,不能测试出风格,而只能测试能力。
判定风格的三个要素:它应该使一个人的风格始终如一;它应该体现不同风格的人思考学习的方式也不同;它应该显示不同风格的人平均起来不应该在能力上有差异。但是至今没有找到测试方法。
3、视觉、听觉、运行知觉型的学习者
只从三种感官获取信息,学习一个新事物时,视觉型的人喜欢看图表,听觉型的人喜欢倾听言语上的描述,运动知觉型的人喜欢移动自己身体来学习。见图例:
这个理论也是不成立的,但是为何收到很多人的认可原因是心理学的一个现象-----认知偏差(认知失调理论)。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一旦相信一件事,就会不自觉地认定我们不清楚的事情和我们所相信的是一致的!
托尔斯泰说过:“我认识这样的人,包括能轻松处理难题的人,他们很难承认自己的错误,去接受哪怕最简单、最明显的道理。”
总结:
学生各有不同,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认知风格的差异,如果教学方法和孩子偏好的认知风格相吻合,那么学起来就比较容易,但是风格无法判定;第二种是利用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取长补短,但是替换的方法其实的不可行的。
课堂启示:
1、 教学要思考内容,而不是学生;2、改变吸引注意力;3、每个孩子都值得你关注。